2025-11-21 15:12:44 | 来源:怀集县融媒体中心
丰收时节,怀集广袤的田野上,稻浪翻滚,机声隆隆,一派丰收的繁忙景象。这边,金黄的稻谷颗粒归仓,夯实了大湾区的“米袋子”;那边,翠绿的蔬菜幼苗破土而出,孕育着冬日“菜篮子”的希望。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粤港澳大湾区肇庆(怀集)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以下简称“集散基地”)正以其日益强大的集散功能,将怀集及周边区域的优质农副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往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 作为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怀集深知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在集散基地的辐射带动下,怀集积极推动与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将良种良法直接送到田间地头,带动本地及周边区域水稻种植业提质增效。一粒粒金色的种子,在这里孕育成保障粮食安全的希望。 而这“米袋子”的底气,更来源于集散基地内加速形成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目前,怀集已被明确为粤港澳大湾区四大粮食应急保障中心主要承载区之一,与省供销社天润粮油公司合作的粤港澳大湾区肇庆(怀集)粮食应急保障中心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该项目一期计划投资2.55亿元,将建设标准粮食储备库、大米加工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及配套工程。项目建成后,不仅能为区域粮食安全加上一道“保险锁”,更将形成强大的加工与供应体系,预计年产值达8亿元,真正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从田间地头的良种繁育,到储备库中的颗粒归仓,再到加工中心的高效转化,一条覆盖产、储、加、销的粮食安全产业链条正在怀集加速形成,稳稳托举起大湾区的“米袋子”。 秋收过后,冬种接续。在怀集,连片的土地已然披上绿装,各类冬种蔬菜长势喜人。这片被授予“岭南蔬菜之乡”的土地,正凭借集散基地的平台优势,将“怀集菜园子”与大湾区“菜篮子”紧密相连。 在集散基地的“一中心多节点”产业布局中,“菜篮子”工程同样占据着核心位置。位于二广高速怀集西出口附近的集散基地交易博览中心,年交易额已超10亿元,成为区域农产品流通的重要枢纽。以此为引擎,前端市场不断拓展:与广州市天河区供销社的战略合作,让怀集农产品直通广州消费市场;深农供深港标准农场的加快建设,以及冷库、冷链集配中心的投入使用,更使其成为香港长沙湾蔬菜批发市场的专供基地,目前土地流转已达3000多亩,辐射带动能力持续增强。 中端深加工与后端储备环节同步发力。农副产品深加工流通中心已建成投产,吸引了盼盼食品、金丝燕粮油等一批龙头企业进驻,极大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同时,冷链物流体系不断完善——华举冷链物流中心、深农集团田头冷链集配中心等项目相继建成投用,确保了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新鲜度。这种“前端市场、中端深加工、后端战略储备”的发展模式,不仅丰富了湾区市民的餐桌,更有效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怀集地处粤桂湘三省交汇处,“三高一铁”的交通网络使其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大西南的重要门户。集散基地正是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不断强化区域协同。大西南(怀集)农产品进出口服务平台的影响力持续扩大,目前已与周边地区达成超1.3万亩的农产品合作种植。东西部协作产业基地初见成效,广佛肇商城、粤桂省际工会消费助农展馆等项目陆续进驻,怀集作为区域农产品集散中心的地位日益凸显。 从稻谷飘香到蔬菜翠绿,从田头到餐桌,从传统农业到全产业链闭环……在粤港澳大湾区肇庆(怀集)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的强力驱动下,怀集正以更加稳健的步伐,筑牢湾区“米袋子”,丰富湾区“菜篮子”,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中展现更大担当、作出更大贡献。一个联通大西南、保障大湾区的绿色农副产品集散高地,正在粤西北加快成形。 怀集县融媒体中心怀集发布微信公众号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发布:怀集县融媒体中心 资料来源:县大湾区办、县农业农村局 记者:曾辉 编审:吴永红 校对:李昊 审核:陈友
没有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