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怀集新闻网
当前位置: 社会
听,丰收的声音“更新”了
2025-11-27 17:57:55 | 来源:怀集县融媒体中心
图片


图片

为进一步挖掘怀集的历史韵味,用生动笔触展现怀集的独特魅力,怀集县融媒体中心推出“怀集故事”人文专栏,传播怀集声音,讲好怀集故事。

本期(之二十三)水稻收割方式的时代变迁


在怀集的田埂上,

金黄稻浪一年年翻滚,

可收割的声音

却早已悄悄变了样。

从祖辈手中紧握的镰刀,

到如今联合收割机的“一键收仓”,

水稻的收割与入仓史,

正是怀集人

用科技点亮农耕的进步的小缩影。

6a6744aae0c9b96a6e7689235f478d38_640_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imgIndex=4.png


老一辈的“秋收记忆”

一把镰刀,半季辛劳


那些年,

秋收是全家人的一场“硬仗”。

天不亮,怀集人就背着镰刀钻进稻田,

“嚓嚓”的割稻声

伴着晨露与夕阳,

在田里回响十几日。

图片

网络图片

割稻得一直弯着腰,

一把把攥紧稻秆发力,

半天下来,腰杆都难直起来,

胳膊上满是稻叶划过的红痕。

割下的稻穗在田埂上晾晒三四天,

还要时刻盯着天气,

就怕一场雨,误了一季的收成。

图片李文幸 摄

脱粒也全靠人力,

一圈圈踩着打谷机,腿都发软,

谷粒混着稻壳飞溅;

最后还要等有风的日子扬谷,

一铲一铲,

借风筛去杂屑,留下饱满的谷粒。

从收割到入仓,



全程靠的是手、是肩、是耐力,

每一粒米,

都浸透着怀集人淌不尽的汗水。


face7cbb9536c0d7c6bc6a00df0f912e_640_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imgIndex=15.jpg
李文幸 摄





如今的“一键式”秋收

怀集田垄间的效率新篇


如今再走进怀集的稻田,

“全民弯腰”的景象已渐渐远去。

只见联合收割机在稻浪间从容穿梭,

驾驶员坐在驾驶室里,

轻推操作杆,

割稻、脱粒、清选、装袋一气呵成。

图片

a1c082228eb4f0c284aba0490df98627_640_wx_fmt=gif#imgIndex=5.gif

从前要全家忙上大半个月的田地,

如今一台机器,大半天就能收完。

装袋后的稻谷直接送上运粮车,

拉到附近的烘干房,

不管是阴天雨天,

24小时运转的烘干机精准控湿

再也不用“看天晒谷”。

图片

图片

从田头到粮仓,

几乎不用再多费力气,

曾经的“体力活”,

渐渐变成了“轻松活”,

农民只需在一旁查看进度、清点收成,

脸上满是踏实的笑意。




不是工具取代人,是怀集人解放了自己


怀集的稻浪依旧翻滚,

收割的声音从“嚓嚓”的镰刀声,

变成了“轰轰”的机械响。


图片

有人说,机械少了点农耕的烟火气,但老农看着收割机,总会笑着感慨:“以前累得直不起,哪想到现在这么轻松。”


当机械接过了繁重的劳作,

怀集人不再被秋收“绑”在田里,

有了更多时间陪伴家人、学习新技术,

不少人还搞起了特色种养、农家民宿,

让日子过得越来越有奔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你记忆里的秋收是什么样子的?

是亲手割过稻,扬过谷?

还是见证过机械化收割的便捷?

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分享

你的秋收记忆!










怀集县融媒体中心怀集发布微信公众号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发布:怀集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聂环贞

编审:聂环贞

校对:邓军

审核:陈友




点赞 已有0人点赞
0
评论(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平台立场
没有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中

怀集新闻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44120220017 粤ICP备2022067139号-1

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制度

怀集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58-5526833,投稿邮箱:hjxcbwxg@163.com

Copyright @ 2025 怀集县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2067139号-1

顶部
x
怀城街道 幸福街道 冷坑镇 梁村镇 大岗镇 洽水镇 岗坪镇 甘洒镇 凤岗镇 诗洞镇 下帅乡 马宁镇 连麦镇 中洲镇 永固镇 汶朗镇 坳仔镇 桥头镇 蓝钟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