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3 15:01:16 | 来源:怀集县融媒体中心
竹子还能当饲料?在怀集县坳仔镇,这个听起来有些新奇的想法,正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图景。 近年来,坳仔镇深耕绿色发展理念,深挖逾23万亩茶秆竹资源潜力,成功引入“以竹代粮、以竹代塑”绿色循环产业园及研发基地项目,推动当地竹产业向绿色化、高效化、可持续化转型,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新动力。 近日,记者走进肇庆市庆鹏竹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亲眼见证了茶秆竹“变废为宝”的奇妙过程: 原本在竹材加工中被视作废弃物的竹枝、竹叶,经搅拌机粉碎后化作细腻竹粉,再通过复合菌酶催化工艺处理,最终摇身变成可用于家禽、畜牧养殖的高蛋白饲料。 这正是怀集县坳仔镇深耕茶秆竹资源、推动绿色产业转型的生动实践。作为“中国茶秆竹之乡”,坳仔镇茶秆竹种植面积逾23万亩,占全镇林地面积的八成,独特的资源禀赋为当地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长期以来,竹材加工产生的竹枝、竹叶因利用率低,大多被丢弃,成为制约产业增值的“痛点”。 肇庆市庆鹏竹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瞄准这一“闲置商机”,成功引入“以竹代粮、以竹代塑”绿色循环产业园及研发基地项目,构建起“竹枝竹叶—竹粉发酵—生态饲料”的绿色循环链,让茶秆竹资源从“单一利用”迈向“全链开发”。 “我们先将竹枝竹叶粉碎至60-80目的细度,再用专家团队研发的专用菌种进行预发酵和二次发酵,大约15天就能产出优质竹粉。”公司总经理蔡迈秋向记者介绍,这些竹粉会与豆粕、玉米粉等原料混合,制成颗粒状的竹纤维饲料,富含竹叶黄酮,能有效提高家禽免疫力、提升肉品品质,为养殖户带来实打实的收益。 在盘活资源方面,企业的举措同样亮眼。 “璃玻教学点原本是闲置状态,我们去年10月通过‘三资’平台竞拍获得使用权,投入200多万元进行改造,将其打造成科普教育基地和生产车间。”蔡迈秋表示,通过盘活闲置土地与设施,既降低了项目建设成本,也让“沉睡资产”重新焕发活力。 记者了解到,该绿色循环产业园项目总投资规划达8000万元,分三期推进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改变坳仔镇竹产业单纯“卖竹材”的传统模式,助力当地竹产业跳出传统加工瓶颈,为实现绿色化、高效化、可持续化转型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目前一期项目已顺利落地,后续我们将推进养殖试验试点,同时把坳仔茶秆竹文化、竹子科技研发、院校学生实践等元素有机结合起来。”谈及项目愿景,蔡迈秋充满信心,未来将持续探索竹产业绿色发展路径,力争为全镇乃至全县竹产业的低碳、循环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让这根“绿色竹子”成为乡村振兴的“黄金支柱”。
怀集县融媒体中心怀集发布微信公众号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发布:怀集县融媒中心 记者:何丽玲、姚丽娟、罗昭(实习生:麦嘉杰)
没有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