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趁墟”,怀集方言,就是赶集的意思。在怀集的大街小巷,小摊贩的身影星罗棋布。晨光里支起的折叠桌、暮色中亮起来的灯泡,他们是这座城市最平凡的存在,却用烟火气填满了日子的缝隙。 晨曦初露,街角的早餐摊已升腾起袅袅热气,这里藏着怀集人最熟悉的味道。 老板揭开蒸屉,米浆在铁板上凝成薄透粉皮,撒上葱花的瞬间,香气就飘出半条街; 隔壁的发糕雪白蓬松,米香纯粹,清甜松软是刻在记忆里的传统滋味。 赶早班的年轻人端着瓷碗坐在小马扎上,嗦粉的声响里混着手机的早间新闻;晨练完的老人买块发糕,边擦汗边和摊主唠两句家常:“今日发糕蒸得好靓哦”,摊主笑着应着“系啊,今早米浆发得足”,热乎的食物和暖融融的对话,把每个清晨都烘得软软糯糯。 华灯初上,夜市的灯一盏盏亮起来,热闹非凡。烧烤摊的炭火升起暖意,烤串的香气随风飘散;永固酸味摊的玻璃罐里,酸脆的腌菜与水果透着清爽;锅盔摊刚出炉的脆饼带着麦香,饮品摊的柠檬茶沁着凉意…… 大家或坐或站,边吃边聊,晚风里满是食物的香气和轻松的笑语。 农贸市场外的小摊总守在路口,新鲜的青菜带着露水,红的番茄绿的黄瓜码得整整齐齐,水果摊的苹果堆成小山,老板时不时拿起抹布擦擦果皮上的灰尘。 路过的阿姨挑挑拣拣,老板在一旁耐心介绍着各类商品。虽然每天守摊到天黑,但数着零钱时脸上的笑意,比水果还甜。 这些街头巷尾的小摊,没有精致的门面,却装着最实在的生活。 正是这些升腾的烟火、琐碎的对话、暖手的食物,让怀集的日子变得具体又生动,也让每个生活在这里的人,都能在街头巷尾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踏实与温暖。
怀集县融媒体中心怀集发布微信公众号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发布:怀集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李卓灵、实习生 邓枫之 编审:吴永红 校对:邓军 审核:陈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