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龙村位于怀集县中洲镇北部的村落,在全村1800多名户籍人口中,壮族同胞占比近半数,是当地颇具特色的少数民族聚居地。
自“百千万工程”第二批典型村培育工作启动以来,在广东省能源局和一批热心企业的帮扶下,会龙村以环境整治为重要抓手,实现美丽蜕变,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走进会龙村,一幅美丽乡村的崭新画卷徐徐展开。村道两旁,独具壮族特色的路灯依次排布。道路一侧,大片格桑花海随风摇曳,粉白相间的花朵在阳光下肆意舒展,与不远处换上“新衣”的农房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
近年来,会龙村不断开拓创新,巧妙利用自然资源与空间布局,因地制宜地打造乡村休闲绿地、亲水平台等生态景致。
约1500米围栏围起的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星罗棋布,形成“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宜人生态格局。
今年以来,村里大力开展“四旁”“五边”见缝插绿行动,累计种植各类树木970棵,让绿色成为村庄发展的鲜亮底色。
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中,会龙村推行泥砖房、危破房无差别零死角清拆模式。
“我们通过上门登记、无人机航拍等方式,对存量泥砖房、危破房制表作图,标号分任务,做到每一间泥砖房都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会龙村干部卢能忠告诉记者,通过精细化责任分工与动态管理,工作人员在集中清拆阶段得以严格按图地毯式推进,对表销号,高效完成了整村清拆工作。
为争取群众支持,会龙村采取党群合力的工作模式。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带头宣传政策,并主动拆除自家泥砖房,用实际行动带动广大群众积极投身清拆整治工作。
同时,镇村干部严格落实包片包户责任制,连续数月深入每家每户,以沉浸式、漫灌式的宣传方式,让村民充分了解清拆政策及其意义,有效化解村民的抵触情绪。
“集中清拆期间,党政主要领导亲临现场指挥调度,带领全体职工干部、志愿者合力攻坚,所有问题即时接收、现场反馈、现场处理。”卢能忠说,在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会龙村清拆工作平稳有序推进,未发生一起矛盾纠纷事件。目前,全村已完成清拆,累计拆除泥砖房270多间,拆除总面积达25000多平方米。
对于清拆后留下的闲置地,会龙村积极盘活利用。不仅连片种植了31.5亩绿植,打造迷人的会龙花海,还引入专业规划院对村庄风貌提升进行规划设计,种植约200棵龙眼树,全力推进龙茶口袋公园建设。
展望未来,卢能忠表示,会龙村将稳步推进步道铺设、茶树种植等项目建设,全力打造龙茶口袋公园。同时,规划建设亲水栈道,做优会龙“水”的文章,积极探索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奋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记者:杨雨晴、秦成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