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是一年中秋夜,月色如水,小城里柚香与月饼的甜意交织弥漫,烧烤的烟火气也随之袅袅升腾。
▲黎元佳 摄
中秋节,堪称一年中最富有诗意的节日,是人们祈愿月圆人团圆的美好时节。在怀集这片土地上,人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传承着中秋的文化,诉说着对团圆的殷切期盼。现在,就让我们一同回忆,那些年藏在绵长光阴里的中秋习俗。
据《怀集县志》记载,旧时怀集人家于中秋当日,家家户户宰鸡杀鸭,做丰盛的晚餐团圆聚饮,亲朋好友互相赠送月饼。晚餐后,全家便团坐于融融月光下,品月饼、尝花生、吃水果等。
到了90年代,怀集人的中秋习俗悄然发生了变化。县城人家开始喜欢在晚饮后嗦田螺、石螺和吃柚子,烧烤也渐成风潮。大人们边品尝美食边赏月,孩子们则嬉戏玩闹,或燃放烟花爆竹。
柚子外形浑圆,象征团圆和美满;也因“柚”与“佑”谐音,蕴含保佑之意。人们相信,在中秋之夜品尝柚子,能够得到月亮的祝福和保佑。
中秋前后,恰逢汶朗蜜柚大量上市,怀集许多家庭会提前购置柚子作为应节食物。
一些人家还会准备菱角,菱角有“聪明伶俐”的美好寓意,长辈们希望孩子在中秋吃了菱角,能更加聪明伶俐。
网络图片
小小的菱角形状刁钻像牛角,外壳黑黑硬硬,怀集人习惯用清水或盐水将其煮熟,然后剥壳当作零食。
近年来,烧烤已然成为中秋夜最受欢迎的活动,成为大家不谋而合的“新传统”。
黄俏莹 摄
在怀集,中秋烧烤更注重的是家人团聚的温馨。大人们乐于相聚在亲友家,一同动手准备食材、生火、烧烤,在欢声笑语中共同享受这美好的夜晚。
在我国传统习俗中,农历八月当以中秋节为重。然而,梁村镇湘田、镇武、沙田、栏马等村庄的李氏族人,在中秋节前的农历八月十二还要过一个 “八月节” 。
李文幸 摄
家家户户宰鸡杀鸭、舂白糍,邀请亲朋好友相聚一堂,共享佳肴。宴席之后,还要将白糍和鸡鸭肉分赠亲友。这一习俗在当地已延续600多年。
白糍可煎、炙、煮,多数是把白糍放到锅里加油慢火煎,直到两面脆、中间软,色泽金黄,再用锅铲切成小块上碟,更加香甜可口。
桥头镇,旧称宁洞,宁洞人历来能歌善唱,无论是上山下地,还是打渔砍柴,往往歌不离口,或自哼、或几个人对唱。
中秋节前后是一年的歌潮期。届时,不分男女老少,每夜参与对唱和旁听的人多达数千。歌手五人一组、十人一群,集于溪畔,倚于岩前石壁,唱古传《三国演义》《水浒传》,或猜谜语字谜。
怀集人的中秋,从一顿团圆饭开始。这一天,所有在外的家人都尽量赶回来,在月亮初升之时,围坐共吃团圆饭,以示“月光团圆”。
团圆饭后,一家人便会摆上各式果品,进行 “拜月光” 的仪式。有天台的人家在天台,没天台的人家在家门前,摆开供桌、焚香礼拜,贡品除月饼外还有柚子、柿子、香蕉、杨桃、油甘子、芋头等。
中秋节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在怀集,玩灯笼是一项普遍而流行的活动。
怀集人中秋玩的灯笼主要分成两种:一种是从市面上买回来的灯笼,带有电池开关,通电后还伴有音乐;也有纸制灯笼,圆柱型的灯身带有褶皱,灯芯多数是蜡烛。
还有一种就是自制的柚子灯,以柚子皮刻通花,中可悬灯。小伙伴们提着自制的柚子灯走在街上,看着灯笼左右摇摆,心里便涌起无限的满足与欢喜。
怀集县融媒体中心怀集发布微信公众号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发布:怀集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陈金利
编审:徐阳华
校对:严嘉雯
审核:陈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