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时节,怀集县“岭南蔬菜之乡”产业示范带在秋冬蔬菜种植关键期迎来重磅利好,示范带内典型村片区新获批3000万元省级专项资金,将精准投向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标准化设施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带基础设施提升三大重点项目,为沿线8个典型村“连线成片”提质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走进示范带的生产基地,满眼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塘岗三水片区的现代化大棚里,嫩绿的新品种辣椒苗正被自动喷淋系统“温柔滋养”,长势格外旺盛;露地田垄上,西葫芦藤蔓已爬满支架,朵朵黄花点缀其间,小巧的果实正悄悄“冒头”;马宁寨村全发基地里,丝瓜、苦瓜挂满藤蔓,数十个南瓜、冬瓜新品种更是长势喜人,尽显优良性状,一旁的智慧采摘与运输试验田也在紧锣密鼓推进中。一幅青翠碧绿的现代化农业画卷,正沿着岭南大地徐徐铺展!
记者了解到,自2024年初启动建设以来,怀集“岭南蔬菜之乡”产业示范带就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路,积极推行“国有企业+土地流转+N”模式,在推进“小田变大田”改造、水肥一体化设施搭建和集配中心建设的同时,已建成9.7公里产业大道、3个标准化大田示范基地与2个设施农业示范基地,硬是把“荒地”变成了“沃土”。
▲陈亦飘 摄
这样的优质平台,直接吸引了怀集县深农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肇庆全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拎包入驻”。截至目前,示范带已推动1.5万余亩土地完成流转,获批10.36亿元授信,每年还能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超150万元。更贴心的是,创新的“以租代建”模式帮企业减轻了前期投入压力,为规模化发展稳稳铺好了路。
值得一提的是,土地盘活与产业融合成为示范带发展的“双引擎”。通过清拆整治、流转整合,片区已盘活1600亩低效果园地,建成5个集配中心与多个设施大棚;村庄内部闲置用地“变身”133家农产品加工“微工厂”,年产值超2亿元,带动近万人就业。
其中,岗坪镇的表现格外亮眼。当地依托地灵村7000平方米清拆土地,量身打造切粉生产示范区,让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岗坪切粉”彻底“火”了——年销量稳稳站上1.1万吨,产值突破1.5亿元,用实打实的成绩诠释了“小特产”如何做成“大产业”。
▲杨雨晴 摄
“此次省级资金将进一步提升稻蔬产业链水平,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夯实农文旅融合基础。”怀集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岭南蔬菜之乡”,怀集正以《“岭南蔬菜之乡”产业示范带总体规划》为蓝图,沿马宁水流域推进“岭南十里蔬香”万亩田园综合体建设,持续构建稻蔬种植、科普研学、采摘观光于一体的发展新格局,让乡村振兴的根基更牢固、动能更充沛。
怀集县融媒体中心怀集发布微信公众号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资料来源:怀集县“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
发布:怀集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何丽玲
编审:李梁源
校对:李昊
审核:陈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