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送爽,硕果飘香。在这满载喜悦的时节,中国农民丰收节如约而至。今日起,我们聚焦怀集这片岭南沃土,带您走进田间地头,共赏沃野丰收景,共品乡土好滋味。 金秋的风裹着瓜果香漫过田野,既吹熟了满枝硕果,也吹近了中秋团圆的日子老辈人常说,中秋少了柚子,就像少了份圆满,剥柚瓣、分果肉的热闹,本就是团圆夜最暖的仪式感。 近段时间,怀集县诗洞镇仁和村80多亩蜜柚树枝繁叶茂,沉甸甸的蜜柚把枝条压得弯下了腰,果皮上还沾着晨露的清润。这些饱满的果实仿佛揣着满心期待,就等中秋月圆时,被端上家家户户的餐桌,用清甜的果肉消解秋燥,用“佑子安康”的美好寓意,把一整年的耕耘收获,变成家人围坐时手里的甜、嘴边的笑,还有心底化不开的团圆暖。 沿着山间小径走进诗洞镇仁和村永得三红农产品种养基地,山腰上的柚子林早已褪去青涩成片的果树枝头缀满了沉甸甸的蜜柚,圆润的果实挤挤挨挨,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连空气里都飘着淡淡的柚香。 基地负责人植中得领着记者走到一棵果树下,随手从枝头摘下几个饱满的柚子。指尖轻轻褪去包裹果实的红色“外衣”,泛红的柚皮便露了出来,清新浓郁的柚香瞬间在山间散开,顺着微风飘向远方,让人忍不住想立刻尝一口这份秋日的甘甜。 “你瞧这柚子,长势多喜人!一棵树上平均能结200多斤果。”植中得捧着柚子,脸上满是藏不住的喜悦,“今年农历八月初一就正式上市,预估总产量能有3万斤,总产值预计达20万元。”他笑着道,“往年这蜜柚根本等不到中秋就卖空了——珠三角的老顾客年年都准时回购,在外务工的乡亲也会提前打电话预订,就盼着中秋返乡时,能亲手摘几个新鲜柚子,既能解馋,也能把这份家乡的甜带给家人。” 说着,植中得抬手从枝头又摘下一个三红蜜柚,指尖顺着柚皮纹理轻轻一掰,清脆的“咔嚓”声里,柚瓣便露了出来——剥开半透明的薄衣,鲜红饱满的果肉紧紧簇拥着,晶莹的汁水仿佛要顺着瓣尖滴落,瞬间勾起满心食欲。忍不住掰下一块送进嘴里,牙齿刚触到果肉,清甜的汁水便“砰”地在舌尖爆开,酸甜交织的滋味恰到好处,满口都是秋日果实的鲜活。 这份让人回味无穷的好口感,全靠植中得十几年来守着果园的“笨功夫”。“果子刚长到两个拳头大时,就得挨个在树上筛选。”他指着枝头的果实解释,“太小的没滋味,太大的易空心,只留大小均匀的;最上层的果子也得剪掉,只留中下层结果。”原来,上层果实虽光照充足,却因长势过旺,成熟后容易果肉爆裂、出现木质化,口感大打折扣。“必须把单果重量控制在2.8到3.5斤之间,这样长出来的柚子,果肉才够紧实,汁水才够足。”植中得的语气里,满是对品质的执着。 比筛果更讲究的是绿色种养。柚子开花后一到三个月,就得给每颗柚子套上袋子,足足套满一百天。“虽然套袋后果实接受的阳光减少,糖分反而攒得更足,还能防虫防落果,让果皮光滑亮堂。”植中得介绍了生态种植的关键,“基地还养了牛、猪,将牛粪猪粪进行发酵作为蜜柚最好的农家有机肥,从源头保证果实的绿色品质。” 丰收时节,基地聘请周边的叔伯阿姨前来帮忙采摘,摘完果后,植中得又带着这些“团队”忙于给果树挖坑、担肥、剪枝。12月树木进入冬眠期时,开始施冬肥,同时,遵循“小雪小剪,大雪大剪”的原则,重点剪除顶部枝条,引导营养回流至中下层,为来年丰收做足准备。 目前,基地以三红蜜柚、红心蜜柚为主打品牌,前年补种的沙田柚长势良好,将于明年开始挂果。植中得表示,将持续探索林下经济,多维利用林地空间,种植麻竹笋,形成种养生态循环,创造更多林间经济价值。
怀集县融媒体中心怀集发布微信公众号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发布:怀集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何丽玲、谭子星 编审:吴永红 校对:李昊 审核:陈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