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宽敞平坦的沥青大道延展向前, 干净整洁的街面一尘不染, 沿街商铺更是井然有序、错落有致…… 眼前这幅生机勃勃的镇域图景, 让人不禁由衷赞叹: 在“百千万工程”的有力引领与推动下, 这里的发展活力正持续迸发, 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 吴勇强 摄 曾几何时,“圩镇”二字往往与陈旧的建筑、杂乱的环境紧密相连,成为人们对这类区域的固有印象。然而在粤西北怀集县蓝钟镇,这一印象正被彻底改写——自入选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以来,蓝钟镇紧扣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要求,在美化人居环境上精雕细琢,在完善基础设施上持续发力,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上久久为功。如今,圩镇面貌早已焕然一新,干净整洁的街巷、便捷完善的配套、舒适宜居的环境,让当地群众的生活越过越舒心。 曾经,圩镇入口或许只是地图上一个模糊的标注,鲜少有人为它驻足。如今驱车驶入蓝钟镇,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兼具田园诗意与现代气息的沥青大道——道路宽阔平坦,两侧草木葱茏,层层绿意勾勒出灵动鲜活的生态线条,让人瞬间卸下旅途疲惫。 更引人注目的是,墙面之上,“岳山造林大会战”的精神被生动绘就,一幅幅墙绘将往昔岁月娓娓道来;一旁的公园与壁画相映成趣,静静诉说着这片土地的奋斗荣光。昔日不起眼的入口通道,如今已蜕变为展示森林小镇风貌的亮丽名片,不再是匆匆掠过的站点,而是让人忍不住驻足品味的风景起点。 吴勇强 摄 街道是圩镇的脉搏。蓝钟圩镇主街的蜕变,超越了“路平、灯明”的基础层面,迈入了“文化叙事”的新阶段。 当天然温泉的氤氲气息与“岳山造林”光荣传统被转化为设计语言,植入街角的景观小品和立面细节时,这条街便活了起来。它不再仅是买卖交易的通道,而且每一步都能踩到故事的脉络,让本地人自豪、让外来者探寻。 蓝钟镇房屋外立面风貌提升的精髓不在于打造几栋“样板房”,而在于追求整体的和谐韵律。从披檐、屋顶到外墙,统一的规划指引让“乱搭乱建”成为过去式,代之以连续、协调、雅致的建筑风格。 截至目前,蓝钟圩镇范围总共已完成495栋房屋外立面提升。这场从“独奏”到“协奏”的转变,让圩镇的整体颜值发生了质的飞跃,展现出统一规划的秩序之美。 农贸市场的升级,关乎最具烟火气的民生。蓝钟市场历经多次改造,其核心逻辑从“便于管理”转向“优化体验”。 去年最新一轮的提升,更是将视野从市场内部扩展到周边整体环境。停车便利了、广告规范了、环境美观了,它不再是嘈杂拥挤的场所,而是融入了整洁有序的圩镇生活圈,守护着菜篮子的舒适。 蓝钟镇的“一河两岸”工程,更是实现了从单一防洪功能到生态休闲功能的华丽跨越。沿着河岸,健康步道蜿蜒延伸,亲水平台依水而建,文化长廊点缀其间,一块块科普牌静静矗立,将当地的山水传说与自然故事娓娓道来。 如今,冯屋至佛甘桥段已顺利竣工,更口桥至朝阳桥段建设正稳步推进——随着滨水带的逐步连续贯通,一张充满活力的蓝色休闲网络正慢慢织就,不仅让河岸成为居民休闲的好去处,更重新定义了人与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亲密关系。 美丽见于宏大规划,更藏于细微角落。污水处理厂前的小公园、桥畔的亲水广场、校园里的崭新球场……这些曾经被忽略的“边角料”空间,被一一激活,赋予了休闲、社交与运动的崭新使命。它们像散落的珍珠,点缀在圩镇各个角落,让居民出门即遇绿、转角遇到休闲,极大提升了生活幸福感。 而圩镇客厅则成为全镇 历史文化、发展蓝图和特色风物的集中秀场。 在这里, 宣传板不是墙上的冰冷文字, 温泉、古树、农产品 化身为可感可知的鲜活名片。 它热情地邀请每一位访客: “欢迎了解蓝钟,从这里开始。” 吴勇强 摄 从街巷风貌的精细改造提升, 到休闲公园的精心规划修建, 再到便民市场的全面升级焕新—— 在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的扎实推进下, 如今的蓝钟镇, 居住环境愈发舒适宜人, 干净整洁的街巷、绿意盎然的公园、 井然有序的市场相映成趣, 群众的日常生活也因这些贴心变化, 更添便捷与暖意。
怀集县融媒体中心怀集发布微信公众号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发布:怀集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李嘉琪 编审:吴永红 校对:李昊 审核:陈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