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日来,下帅壮族瑶族乡的喜讯传遍了村寨——这座壮瑶汉三族群众世代聚居、守望相助的家园,再添“广东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此前,它已凭借扎实的民族团结实践,成为“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是广东省3个入选单位之一,亦是省内唯一获此殊荣的民族乡。 从全国示范到省级模范,下帅乡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用党建的温度凝聚人心,用文化的厚度增进认同,用产业的力度带动共富,用法治的硬度守护和谐,编织起三族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美好图景。 清晨的村党群服务中心里,干部与各族群众围坐一堂,从茶园管护到民生小事,你一言我一语地商议着——这是下帅乡“周二党建规定动作”的日常场景。 近三年来,乡党委始终将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把理论学习化作凝聚共识的纽带,168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会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落地,100多场党的创新理论“六进”宣讲走进村寨,乡干部用壮语、瑶语混搭方言解读政策,让党的民族理论像春风化雨般,落在田间地头、融进村民心头。 基层党组织是民族团结的“主心骨”。“周二党建规定动作”机制让组织生活更接地气,也让党组织战斗力持续提升,全乡80%的村党组织跻身四星级及以上,2个村党组织获评五星级,部分村党支部还收获了省市级先进表彰。干部队伍更成了“连心桥”——领导班子中少数民族干部占比41%-45%,本科以上学历超六成;近三年150余人次干部外出培训归来带技术、传经验,村“两委”干部中大专以上学历占66.7%、少数民族占71%,一支懂民族工作、爱各族群众的队伍,把服务送到了群众家门口。 帮扶合力更让发展底气十足。乡党委联合省监狱管理局、珠江电影集团等帮扶单位,牵头成立村委联办企业,累计营业额超1300万元,10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还完成了六次分红。2023年,全乡5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15万元,提前一年完成省定任务;2024年又突破20万元,同比增长33%。钱包鼓了,各族群众“跟着党、一起富”的信念更坚定,心也贴得更紧。 村口的大榕树下,宣讲队的老党员正讲着革命年代三族互助的故事,孩子们围着听,村民们坐在一旁点头附和——这是下帅乡“大榕树下的宣讲”最动人的模样。 近三年,由乡领导、模范代表、乡土专家组成的宣讲队,用这样接地气的方式开展了30多场民族团结活动,5000余人次参与10000多份宣传资料送到群众家中。没有生硬的道理,只有鲜活的故事,“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理念,就这样悄悄住进了每个人心里。 随处可见的宣传载体,更让民族团结的氛围润物无声,学校围墙绘着春牛舞、壮狮舞的图案,主干道旁“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标语格外醒目;30多亩的民族团结广场上,三族同欢的雕塑下,常有老人带着孩子晒太阳、话家常;在民族文化展馆里,壮锦、瑶绣与汉族农具并排陈列,泛黄的老照片记录着三族交往的岁月,无声诉说着“我们是一家人”的深意。 非遗传承更让文化活了起来。2022年起,“非遗进校园、进社区”项目每周如约而至,省非遗春牛舞的铜铃声里,孩子们跟着传承人学摆尾;市非遗壮狮舞的锣鼓声中,村民们组队排练新套路。累计8000余人次参与培训,不仅让民族学校获评“广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更催生了一支村民艺术表演队——每逢文旅活动,他们跳起民族舞,既让游客感受文化魅力,也为自己添了收入。“政府搭台、公益支持、市场运作”的路子,让文化传承有了温度,也让各族群众在共同守护文化根脉中,多了份归属感。 茶园里,壮瑶汉乡亲挎着竹篮一起采茶,指尖翻飞间,嫩绿的芽叶装满了篮子——这是下帅乡深耕“牛、茶、酒”特色产业 的生动画面。 2024年,乡里约扩种了580多亩单丛茶,还引进社会资本种了1365亩经济作物,每年能为村集体增收近7万元。凭借这份扎实的产业基础,下帅乡获评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单丛茶)专业镇,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县级农业龙头企业也相继落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让村民跟着产业走,采收季里大家互帮互助,收入跟着茶叶、作物一起涨。 文旅融合更让家乡“出圈”。元宵节的炮仗攻狮子、牛王诞的民俗宴、采摘节的亲子游……近三年,20多场文旅活动吸引了30多万人次游客,2023年乡域获评“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2024年又入选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省级试点。影视拍摄项目落地、文旅宣传大使助力,让更多人知道了这座深山里的民族乡。村民们趁机开起小餐馆、卖起土特产,在家门口就能分享文旅红利。 发展的成果,最终都落在了民生小事上,110户291人贫困户全部脱贫,14户防返贫监测对象通过公益性岗位、医疗救助稳住了生活;2000多万元投入学校改造,让民族学校九年级七科平均分在2024年跃居全县第6名,顺利通过广东省教育强镇复审;600多万元新建的卫生院里,3名医学人才扎根,村级卫生站实现100%覆盖,看病不用再跑远路;近三年4000多万元建成的“一河两岸”、古树公园,加上100%全覆盖的村道硬底化,村民出门方便了,住着也更舒心。如今,乡域已通过省卫生镇复审,有望成为怀集县首个国家卫生乡镇。 “有纠纷找法律顾问,懂法律心里有底”,这是下帅乡群众常说的话。 乡党委制定“八五”普法规划实施方案,50多场法律“六进”活动走进村寨,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到反诈知识,乡干部用案例讲法,村民听得明白、记得住。5个行政村都配了法律顾问,遇到宅基地纠纷、邻里矛盾,一个电话就能找到人帮忙;培养的“学法用法带头人”“法律明白人”,还成了村里的“法治宣传员”。2023年,下帅乡获评“肇庆市法治政府建设先进集体”,还被省推荐为全国“八五”普法先进单位。 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谐才能留在身边。乡党委优化信访、网信工作机制,畅通群众诉求渠道,70多场法治宣传覆盖6000余人次,常态化开展平安创建,严厉打击违法犯罪。 如今,下帅乡是“广东省信访工作示范乡镇”“肇庆市信访工作示范乡镇”,部分村还获评“全国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多名干部分获“全国模范司法所长”“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等荣誉,用担当守护着三族群众的平安生活。 这份“广东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的荣誉,是壮瑶汉三族群众手拉手、心连心干出来的。从党建引领凝聚合力,到文化铸魂增进认同,从产业富民共享红利,到法治护航守护平安,下帅乡把“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融进了每一次议事、每一场活动、每一份收获里。它的故事,不仅是一座民族乡的成长答卷,更给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学可鉴的“下帅经验”,让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暖流,在这片土地上永远流淌。 怀集县融媒体中心怀集发布微信公众号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发布:怀集县融媒体中心 通讯员:黄俏莹 编审:聂环贞 校对:李昊 审核:陈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