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这里工作踏实稳定,每月能拿5000元工资。” “合作社的竹子由公司统一收购销售,每年能为村集体经济增收50万元。” “我们年产值突破3000万元,成功跻身规上企业行列,发展劲头越来越足。” 这正是怀集县坳仔镇因地制宜,在23.54万亩的茶秆竹林间,蹚出的一条富民兴村好路子。 近日,记者走进怀集县坳仔镇龙竹竹业制造有限公司,车间内机器轰鸣作响,员工们围着成堆的茶秆竹忙得不停歇,麻利地削竹枝,逐根翻看筛选,把分类好的竹子捆得整整齐齐,码在车间一角,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 “这些竹子从农户手里收购回来后,会依次经过清洗、晾晒、烘干、消毒等多道工序,之后依据客户的需求进行裁剪或者深加工,最后打包运往国外。” 公司负责人陈伟汝介绍说。 说起怀集茶秆竹,确实有独特之处。其颜色鲜黄透亮,竹质坚韧。尤其是坳仔茶秆竹,更是以长得直、竹壁厚、表面光滑、不怕腐的特点远扬海内外,是做香骨、竹篾、花签等产品的优质原料。 2022年,“怀集茶秆竹”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3年,坳仔镇又成功获评“中国茶秆竹之乡”称号,这两块“金字招牌”让当地茶秆竹的名气打得更响。 李文幸 摄 “起初,我们只是在两百多平方米的小作坊里,几个人围着竹子忙活,没赚多少钱。” 回忆起创业初期,陈伟汝感慨万千,“后来摸出了门道,又借着茶秆竹的品牌东风,慢慢把规模做起来了。如今,我们承包了700多亩山地的竹子,还收购周边村民的竹子,车间也不断扩建,去年年产值达到3000万元,总算是成为规上企业了。” 品牌效应实实在在带动了产业扩张。该公司不仅扩大生产规模,还聘请周边100多名村民到车间上班,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 “在这里工作稳定,每个月工资能拿到5000元。”员工陈群卿在公司负责质量把控工作,谈起现在的生活,他满脸欣慰,“家里也种了二三亩茶秆竹,一年光卖竹子给公司也有十几万元的收入,加上工资,日子过得很踏实。” 如今,坳仔镇的茶秆竹已从山间的普通竹林,悄然成长为带动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一根根竹子串起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致富链条,在绿水青山间铺就一条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上洞村年初成立了合作社,请了一些村民来分拣竹子,再统一供应给龙竹竹业,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约50万元。”上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邓玉珍笑着说,这茶秆竹不仅让村民多了份收入,还把村集体的腰包也鼓起来了,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从昔日的小作坊到如今的规上企业,陈伟汝用实践证明了茶秆竹产业的蜕变与成长。“做‘竹业’,我们是真下功夫的。”谈及未来,他信心满满,“下一步计划接着扩大生产,争取把年产值提到8000万元,甚至1亿元,带动更多人靠着茶秆竹过上好日子。”
怀集县融媒体中心怀集发布微信公众号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发布:怀集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何丽玲、罗昭、姚丽娟 实习生:麦嘉杰 编审:聂环贞 校对:李昊 审核:陈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