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时节的怀集,校园内书声琅琅浸润人心,师者的温情与坚守,正悄然镌刻在每一个平凡日常里。值此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特别开设教师节专栏,聚焦本土师者的动人故事,记录他们深耕教育一线的坚守与担当、奉献与荣光。谨以此,向每一位为怀集教育事业默默耕耘的“园丁”,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怀集县湖海实验学校 ( 优秀教师) 从教的第十个年头 黄晓媚 “我的班主任总耐心帮我解决学习和情绪的难题,那种被呵护、被指引的感觉,让我真切觉得‘老师真的能照亮别人’。” 黄晓媚回忆起这段往事时,眼神里满是动容。也正是这份想要成为 “光源”、照亮他人的渴望,在高考填报志愿时,让她没有丝毫犹豫,所有志愿栏里填下的都是师范专业 —— 她立志要成为像恩师那样,能为学生拨开迷雾、指引方向的人。 怀集县湖海实验学校的优秀教师黄晓媚,今年已迈入从教的第十个年头。她与教师这份职业的缘分,早在高中时期就已悄然结下,源于这段温暖到如今想起仍心头泛热的记忆。 作为土生土长的怀集人,回报家乡的念头早已在黄晓媚心头扎下了根,多年来从未淡去。在广州天河区的教坛深耕数载,她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也深深体会到优质教育对拓宽孩子视野的巨大力量。而她始终记得,家乡的孩子们眼中,同样闪烁着对广阔世界的渴望,同样值得拥有这样的成长机会。 于是,她毅然放下在大城市的积累,选择回到这片生养她的土地。带着在天河沉淀的教学智慧与课程设计巧思,她决心扎进家乡的教育土壤,用自己的力量陪伴孩子们探索未知、一起成长,让这份来自远方的教育光热,照亮家乡孩子的求学路。 回归家乡教坛,黄晓媚真切感受到了家乡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政策支持更给力,硬件改善也在提速,这让我觉得自己的选择十分正确!”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黄晓媚创新融入乡村生活,让道德与法治课在田埂间、村口“活”起来:讲解“尊重他人”时,讲述村里老人互助故事;讲“保护环境”,带学生田野观察生态;组织“班级值日体验”,在实践中感悟责任。 面对不同的学生,黄晓媚总有“专属方案”。有个学生刚上初一时内向沉默、成绩落后,她每日课后谈心10分钟,从学生热爱的篮球话题切入,逐步引导参与课堂。初三时,该同学不仅主动上台分享心得,更考入理想高中;遇到调皮学生,她从不简单批评,而是寻找“优点突破口”,让爱打闹但体育好的学生担任体育委员,在责任中学会成长;面对留守儿童小宇,她主动与其结成“帮扶对子”,每日放学辅导一小时,助其成绩从班级中下游跃升至前10名。小宇奶奶含泪感言:“有黄老师在,我们家长很放心!” 在军训场地上,黄晓媚的关怀同样细致入微。初一新生梁语珊感动地说:“军训时,黄老师总会查看我们的身体状况,休息时提醒我们及时喝水。她的关心让我觉得特别亲切,是我理想中的老师。我很期待和她交朋友,一起度过接下来的学习生活!”这种润物无声的陪伴,让教育的温度渗透在校园的每个角落。 在教学岗位上,黄晓媚的实力同样亮眼。她所带班级的成绩常年在怀集县名列前茅,保持着强劲的竞争力。凭借突出的教育教学成果,她先后于2018 年、2020 年、2021年荣获校级‘优秀教师’称号;而在2025年,她又凭借出色的班级管理能力,荣获县级“优秀班主任”称号,这些荣誉正是她多年来辛勤付出的最好见证。 从喧嚣城市到静谧乡村,黄晓媚用十年的时光,深深镌刻下一名教育工作者最纯粹的信念:扎根讲台教书育人,倾尽心力助力每个学生活成自己向往的模样。 她总温柔地对学生们说:“不用急着成为完美的大人,认真去成长就好,老师会一直在这儿,为你们每一点进步鼓掌。”而如今的她,依旧怀揣着这份滚烫的初心,始终坚定地走在这条播撒希望的教育道路上,步履不停。
怀集县融媒体中心怀集发布微信公众号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发布:怀集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姚丽娟、陈本康 编审:聂环贞 校对:李昊 审核:陈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