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怀集新闻网
当前位置: 社会
凡人善举!邓树豪,怀集县今年第2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2025-08-27 15:01:46 | 来源:怀集县融媒体中心
图片


8月13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的采集室内,一场特殊的“生命接力”温情上演。怀集县医务工作者邓树豪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为一名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者送去“生命火种”,完成了一次超越寻常的“救死扶伤”使命。

微信图片_20250825103059_62_256.jpg

据悉,邓树豪是怀集县今年第2例、肇庆市第5例、全国第2080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以凡人善举,在生命救助的版图上留下了温暖的“怀集印记”。


webwxgetmsgimg (1).jpg

作为怀集县第三人民医院的一名医务工作者,邓树豪的日常工作中,时常能接触到被血液病折磨的患者。那些渴望生命的眼神、家属焦灼的神情,让他对这一群体的困境有着比常人更深的共情与牵挂。“总想着能为他们多做些什么。”正是这份医者的同理心,让他在一次献血活动中,毫不犹豫地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彼时的他或许未曾想到,这份“入库”的善意,会在日后成为另一个家庭的“救命希望”。



今年,当肇庆市红十字会的电话传来“配型成功”的消息时,邓树豪没有丝毫迟疑,第一时间便给出了肯定答复。


“作为医生,我太清楚‘配型成功’这四个字对患者意味着什么——那是绝境里的光,是重生的可能。” 他的语气平静却坚定,医者的专业认知让他深知这份责任的重量,“能为患者带去生的机会,我没有任何理由退缩。”这份刻在骨子里的医者初心,让他从接到通知的那一刻起,就从未动摇过捐献的决心。


不过,这份“救人”的决心,导致了家人的担忧。由于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缺乏了解,家人始终揪着心:“会不会伤身体?以后会不会留下后遗症?”面对家人的顾虑,邓树豪没有急于辩解,而是化身“科普员”,用最通俗的语言一点点解开家人的心结。

他从造血干细胞的再生原理讲到捐献过程的医学规范,从临床安全数据说到身边真实的捐献案例,把专业知识转化为家人能听懂的“家常话”。一天天的耐心沟通中,家人的担忧渐渐消散,最终不仅全力支持他的决定,还提前帮他收拾好入院物品,成为他最坚实的“后盾”。


8月8日

邓树豪提前5天住进医院,开始注射动员剂,为捐献做准备。

8月13日清晨

采集正式开始。他安静地躺在病床上,手臂上连接着采集仪器,血液在导管中缓缓流动。几个小时里,他几乎不能动弹,身体也渐渐传来疲惫感,但脸上始终挂着温和的笑容。“想到这些血液里的造血干细胞,能让患者重新站起来,所有辛苦都值了。”他轻声说道,眼神里满是坚定。在他看来,医者的使命从不只局限在医院的诊疗室里,更藏在每一次为生命挺身而出的瞬间——穿上白大褂,他是救死扶伤的医生;脱下白大褂,他是传递温暖的“生命摆渡人”。

8月25日

怀集县第三人民医院的会议室里暖意融融。怀集县红十字会与县第三人民医院共同为载誉归来的邓树豪举办欢迎座谈会,表彰他的无私奉献精神。会上,县红十字会负责人为邓树豪颁发了荣誉证书与慰问金,高度赞扬他 “用行动诠释医者仁心,用大爱点亮生命希望”。同事们纷纷向他表达敬意:“树豪是我们的榜样,他让我们看到了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DSC07360.JPG

从加入骨髓库的初心,到配型成功后的坚定,再到跨越千里的捐献邓树豪的造血干细胞,顺着生命的通道,将希望传递到了远方。这背后,是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担当,是红十字“人道、博爱、奉献”精神的生动体现,更是一曲跨越山海的生命礼赞。

webwxgetmsgimg.jpg


“未来,我还会继续做下去。”邓树豪说,他希望能用自己的经历,让更多人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也期待有更多人加入志愿者队伍,“每多一个人入库,就多一份希望,多一个家庭能重获幸福。”







怀集县融媒体中心怀集发布微信公众号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发布:怀集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陈本康(实习生:黄思思、梁善语)

编审:聂环贞

校对:李昊

审核:陈友



点赞 已有0人点赞
0
评论(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平台立场
没有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中

怀集新闻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44120220017 粤ICP备2022067139号-1

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制度

怀集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58-5526833,投稿邮箱:hjxcbwxg@163.com

Copyright @ 2025 怀集县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2067139号-1

顶部
x
怀城街道 幸福街道 冷坑镇 梁村镇 大岗镇 洽水镇 岗坪镇 甘洒镇 凤岗镇 诗洞镇 下帅乡 马宁镇 连麦镇 中洲镇 永固镇 汶朗镇 坳仔镇 桥头镇 蓝钟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