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怀集新闻网
当前位置: 社会
一份答卷
2025-07-24 10:45:10 | 来源:怀集县融媒体中心



5期培训培育210名持证骨干,填补县域校园急救人才空白;筹资290万元为73所学校配齐急救设备,实现校园急救设备“零的突破”;286场大讲堂覆盖6.2万余名师生,推动应急救护知识全员普及……

这组亮眼数据,是广东药科大学、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积极响应“双百行动”,为怀集县15多万名师生筑起生命安全屏障的成效。


近年来,两校以党建为引领,创新构建“校地医社”协同育人机制,精准破解怀集校园应急救护人才匮乏、设备短缺难题,推动县域校园应急能力实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跨越,交出了一份扎实的帮扶答卷。



党建领航,凝聚高校帮扶“向心力”

“党建做实就是生产力,做细就是凝聚力。”两校始终将党的领导贯穿帮扶全程,以“党建+校地合作”机制凝聚帮扶合力。

▲2024年5月7日,怀集县开展“5·8 人道公益日‘关爱生命 救在身边’”应急救护培训活动(县委县政府专场)

为了让医学资源真正下沉基层,两校将应急救护帮扶纳入“书记工程”,依托“双百行动”组建35支专家服务队,带着急救理论教材、实操演示教具深入怀集各中小学校园开展“送教上门”。从心肺复苏按压深度、AED电极片粘贴位置等细节精讲,到模拟突发场景应急处置演练,专家们把前沿医学知识转化为接地气的教学内容,为当地师资培训注入“源头活水”。

与此同时,两校联合怀集县教育局、县卫健局、县红十字会建立协同机制,形成“政府搭台、高校送智、社会助力”的工作格局。教育部门统筹校园资源,卫健系统衔接临床实践,红十字会提供资质认证,多方联动为项目落地扫清政策、资金、物资等障碍,让帮扶行动从“单打独斗”变为“协同作战”。

专业赋能,锻造应急救护“先锋队”

针对师资短缺和设备不足的痛点,两校实施“人才+硬件”双轮驱动战略。

▲2024年11月19日,怀集县卫生系统举办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培训班


▲2025年4月14日,怀集县教育系统开展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培训

在人才培育上,两校联合省、市红十字会,制定5期“理论+实操+考核”培训课,涵盖急救理论、心肺复苏、AED使用、创伤救护等内容,210名参训教师经严格考核持证上岗,实现“一校一骨干”目标。这些骨干不仅成为本校急救教学主力,更组成“传帮带”团队,带动全县校园急救师资梯队建设。

设备配备方面,高校积极筹措290万元资金,为21所学生基数大、需求迫切的学校配置AED真机,实现怀集校园急救设备“零的突破”。同时,为52所学校配备AED学习机、心肺复苏模型等专业教具,建设标准化实训场所,破解“有师无器”难题,推动急救技能从理论向实践跨越。

全域覆盖,激活校园安全“新动能”

为推动应急救护知识从“少数人掌握”向“全员普及”转变,两校联合开展“百场讲堂进校园”行动,组织专家与新晋师资深入全县73所中小学,通过案例剖析、重要性阐释、法律保障解读等,化解师生“怕担责、不敢救”心结,使参训师生急救意愿大幅提升至90%以上,“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风尚蔚然成风。应用“情景模拟+实操考核”模式,让师生熟练掌握心肺复苏、AED使用等技能。


▲2025年5月19日,怀集县启动“救在身边•校园守护”应急救护大讲堂仪式



21所配备AED真机的学校更成为示范标杆,通过“急救角打卡”“AED寻宝比赛”等活动,让师生牢记设备位置;每月开展应急演练,固化“发现险情-取AED-施救-报警”全流程,以点带面,推动校园应急能力全域提升。从人才培育到设备落地,从知识普及到技能实训,两所高校与怀集的校地协同不仅筑起校园安全防线,更探索出“党建引领、专业支撑、多方协同”的基层急救能力建设模式。下一步,双方将推动急救教育纳入校园必修课,建立“培训-演练-竞赛”长效机制,让生命安全屏障越织越密。




记者:何丽玲


点赞 已有0人点赞
0
评论(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平台立场
没有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中

怀集新闻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44120220017 粤ICP备2022067139号-1

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制度

怀集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58-5526833,投稿邮箱:hjxcbwxg@163.com

Copyright @ 2025 怀集县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2067139号-1

顶部
x
怀城街道 幸福街道 冷坑镇 梁村镇 大岗镇 洽水镇 岗坪镇 甘洒镇 凤岗镇 诗洞镇 下帅乡 马宁镇 连麦镇 中洲镇 永固镇 汶朗镇 坳仔镇 桥头镇 蓝钟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