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怀集新闻网
当前位置: 社会
文天本与怀集“八音”
2025-07-21 11:18:49 | 来源:怀集县融媒体中心


为进一步挖掘怀集的历史韵味,用生动笔触展现怀集的独特魅力,即日起,怀集县融媒体中心推出“怀集故事”人文专栏,传播怀集声音,讲好怀集故事。本期,我们一起聊聊怀集的八音——文天本25载传承乡音。

夜幕低垂,怀集县连麦镇文岗村外五公里处,一座旧厂房灯火通明。55岁的文天本正在授课,唢呐与锣鼓的激越合鸣,穿透寂静的田野——这便是“兴盛八音队”的日常课堂。



从紧握方向盘的环卫车司机,到广东省认证的乡村工匠民间音乐专业人才,文天本用25载光阴,在乡土间为濒临消逝的怀集八音续写着顽强的生命乐章。

方向盘上的八音序曲,上世纪90年代,从广州学艺归乡的文天本,在镇上谋得一份开环卫车的工作。狭小的驾驶室,成了他的“音乐自习室”,暮色中常飘出练习的歌乐声。一次,同事递来一支唢呐:“试试《东方红》?”从此,下班后的时光被流行曲与民族乐填满,指尖的唢呐声里,藏着他对音乐最纯粹的执着。

这份炽热的情怀,最终为他叩开了民乐八音的大门。2000年,经友人引荐,他跟随当地八音老师傅学习,在文岗村八音社的铿锵锣鼓中,寻到了血脉与文化的共鸣。次年,他毅然辞去稳定工作,成为一名专职八音艺人,让民乐爱好成为毕生事业。

25载乡音扎根记,专职从事八音表演的25年间,文天本始终扎根乡土,先后担任连麦镇莲社炮会、凤凰观、文岗八音队等民间音乐团体的队长,带领团队活跃于本地婚嫁、寿诞、节庆、祭祀等民俗活动现场,足迹遍及怀集各乡镇及清远连山。

他精通锣、镲、唢呐等多种乐器,不仅多次赴深圳等地参与岭南乡韵展演,更带领农民乐手在奏响民乐的同时增收致富。在怀集县第一、二届民间艺术节上,他两次率队献艺,其中第二届凭借《采茶歌舞》的精彩演绎摘得金奖,让怀集八音在舞台上绽放光彩。

乡野跋涉整理古调,怀集八音,根植于岭南乡土,是当地民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礼乐之声。锣、镲、鼓、唢呐、横箫、二胡等乐器交织出热烈鲜明的乡韵,承载着厚重的地域文化记忆与乡民情感。


舞台荣光之外,文天本深知,守护八音的根基比赢得掌声更迫切。走进他的工作室,墙面上泛黄的笔记与手绘工尺谱记录着他的求索之路。为了系统传承八音曲艺、深入了解行业习俗规矩、整合散落民间的古调遗音,他踏遍怀集大岗、梁村乃至清远连山,虚心求教于老艺人。《开场曲》《十翻锣鼓》《贺寿》《拜神曲》等口耳相传的旋律被他一一整理成规范曲谱,形成可读、可传、可学的文本载体。

旧厂房奏响传承新声,面对传承断层的现实困境,文天本在村外5公里觅得一处由热心企业家无偿提供的旧厂房,创办“兴盛八音会”,全身心投入八音教学。2024年,首批9名学员学成出师;2025年,新班迎来16名学员。


这些学员,白天是田间劳作的农民、工厂务工的工人,入夜,便骑上摩托车,穿过蜿蜒的田埂,来到这间特殊的“音乐课堂”。山野虫鸣为伴,在灯火通明的简朴厂房里,文天本手把手地指导指法、打磨节奏。学员练习的手指磨出厚茧,脸上的笑容却越来越亮。


文天本不仅倾囊相授技艺,更帮学员开辟演出渠道,让八音技艺真正成为“能安身立命的本事”。“师傅教得很细,一点错都逃不过他的耳朵,但严师出高徒嘛!”学员温战英笑着说,他已随队演出数次。“在满足音乐爱好的同时,又能多份收入,越学越有奔头!” 


职称认证,田野里的文化新声,2023年,一纸“助理工程师,(乡村工匠民间音乐专业)”职称证书送达文天本手中。

这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是对他25载无悔坚守的最佳注脚。从基层演出队长到县艺术节金奖得主,从散落古调的搜集者到规范曲谱的整理者,再到新一代传承人的培育者,他亲手构建起一条完整的八音传承链。

“老祖宗的调子,得让子孙后代在春天的田埂上、在秋天的晒谷场上,永远听得见。”夜色渐深,旧厂房里的乐声再次昂扬响起。25载光阴如弦上跃动的音符,这位乡村工匠始终紧握弓弦,以心为谱。他心中回响的,不仅是古老的旋律,更是那份朴素的信念:“就是希望能把这门艺术更好地、规范地传承下去。”



记者:陈金利、彭达县

点赞 已有0人点赞
0
评论(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平台立场
没有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中

怀集新闻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44120220017 粤ICP备2022067139号-1

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制度

怀集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58-5526833,投稿邮箱:hjxcbwxg@163.com

Copyright @ 2025 怀集县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2067139号-1

顶部
x
怀城街道 幸福街道 冷坑镇 梁村镇 大岗镇 洽水镇 岗坪镇 甘洒镇 凤岗镇 诗洞镇 下帅乡 马宁镇 连麦镇 中洲镇 永固镇 汶朗镇 坳仔镇 桥头镇 蓝钟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