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璃玻村位于怀集县坳仔镇东南部,在厘竹山脚下的村庄烟火气里,藏着一道让食客“舌尖记挂”的美味——坳仔扣肉。这道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便扎根乡土的扣肉,历经璃玻村村民温永德等手艺人的传承,成为怀集婚宴酒席的“压轴菜”,甚至是更多城市市民喜庆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
近日,记者走进温永德的扣肉作坊,一股醇厚的油香便扑面而来。作坊里,温永德忙着赶制扣肉,只见他在案板上麻利地将五花肉切成大小均匀的方块,肉质肌理中透着几分鲜红。
“肉要选厚薄适中的五花腩,像这种肥瘦相间的肉油炸后才能达到‘肥而不腻’的口感。”温永德一边分享,一边将焯好水的肉捞出扎孔、抹盐,准备上锅油炸。
话语间,他将肉皮朝下放入六成热的食用油中。炸扣肉的成败,全凭下锅时的火候把控,温永德寸步不离地守在锅边,手里的长柄钩不时伸进油锅翻动肉块。随着油温上升,他额角上冒出了豆大的汗珠,五花肉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色泽逐渐变成金黄。
当油锅滋滋作响时,另一边的灶台上,温永德又开始调制酱料。“生姜、蒜头切碎,加白糖、五香粉、红南乳、曲酒、生抽、花生油、盐……”他一边念叨,一边将配料倒入碗中,加入少量纯净水搅拌均匀。“这是璃玻人代代相传的配方,南乳的醇厚、曲酒的香气都是坳仔扣肉的‘灵魂’,缺一不可。” 炸好的扣肉经过焯水、切件、夹入粉糯的芋头、浇淋酱汁后,上锅大火蒸足1小时。揭盖瞬间,雾气裹挟着肉香和芋香升腾开来,作坊里弥漫着一股香气,令人食指大动。 说起与扣肉的缘分,温永德感慨道,两年前大排档生意失败后,一次家宴上,亲友对他做的扣肉赞不绝口,让他在困顿中找到了方向。“从小就看父辈做扣肉这道家常菜,既然选材和火候都能掌握,不如把扣肉生意做起来。” 就这样,温永德开启了新的生计。经过不断改良选材、调味,大家对他制作的扣肉评价越来越高。如今,通过线上订购方式,从本地婚宴到周边城市的家宴,他一天最多能接到百来盅订单。对于未来,他憧憬道,“下一步计划将扣肉做成预制菜,真空包装、冷链配送,让更多人尝到坳仔扣肉。” 坳仔扣肉代代相传,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乡情的载体。有更多像温永德那样的乡村手艺人守着这一盅盅扣肉,让“坳仔扣肉”留在怀集人的餐桌上,也飘向更远的地方。
记者:何丽玲、罗昭、何柳林、吴嘉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