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一场人民至上、生命攸关的硬仗、大考。
6月14日至18日,受台风“蝴蝶”及高空槽和季风先后影响,怀集县遭遇暴雨、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连续袭击,出现了历史罕见汛情,4天遭遇3次洪峰过境。绥江及其支流水位快速复涨,多地出现超警戒洪水及内涝水浸等险情,道路垮塌、农作物被淹、房屋车辆受浸,通信、水管、电力等基础设施受损……30多万名群众受灾。
灾难面前,紧要关头,怀集县委、县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省市部门和兄弟城市、兄弟县(市、区)以及社会各界力量的大力支持下,众志成城、勠力同心,和时间赛跑、与水情比高、同险情搏斗,无数身影逆水而行,用血肉之躯筑起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钢铁长城。
精准预警,为生命抢出“黄金窗口”
6月14日至17日,怀集连续暴雨到大暴雨,4个气象观测站雨量超250毫米。17日13时30分,怀集水文站提前7小时预报洪峰水位将涨至54米。18日0时,怀集水文站再次提前3小时预报洪峰水位达55米。
气象、水文、水利部门全天候不间断捕捉风雨脉搏:暴雨期间发布预警信号127站次、启动红色“叫应”16次,精准的预警信息为怀集县转移避险救灾争取了更多宝贵时间。
洪峰来临前,根据全县各地预警程度,县应急部门迅速布下防御,前置应急救援力量,并协调网格单位和属地紧急转移危险区域群众,加密巡查频次,为打赢防汛抗洪救灾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
汛情就是命令。17日下午,防汛抢险救灾总指挥部气氛骤紧,高频监测预警,迅速研判汛情。14时,县三防指挥部将防汛Ⅲ级应急响应提升为防汛Ⅱ级应急响应;19时,升级为防汛Ⅰ级应急响应。
县委书记于晓军即刻赶往中洲镇一线指挥,县委副书记、县长陈腾达在县三防指挥部统筹调度抗洪救灾工作,怀集县人民政府发布《怀集县防汛紧急动员令》,全县实施“五停”(停课、停工、停产、停运、停业)措施。
夜幕中,于晓军认真察看水情,详细了解汛情灾情、应急救援措施落实、群众安置等情况,强调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落实落细各项防汛救灾措施,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坚决打赢防汛抗洪救灾这场硬仗。陈腾达强调,要时刻绷紧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这根弦,树牢底线意识、极限思维,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8日7时05分出现55.22米的洪峰水位,超警5.22米(警戒水位50米),超百年一遇,为建站以来历史最大洪水。县委、县政府迅速成立怀集县洪水抗洪救灾指挥部,由县委书记于晓军担任总指挥,县委副书记、县长陈腾达担任副总指挥,县四套班子领导成员和县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及时组织有关部门会商研判,抢时间、抓进度、调资源、聚合力,有序推进防汛救灾工作,并下沉到挂点乡镇和县城网格,靠前作战。
蔡铮龙 摄
自上而下,全县抗洪抢险救灾责任压实在每一个岗位、任务分解到每一名党员干部,迅速敲定“一盘棋”思想,一张覆盖全域、环环相扣的“责任闭环网”高效运转。
同时,发出《怀集县抗洪救灾安民告示》《同舟共济 共抗灾情——抗洪防汛爱心捐赠倡议书》《怀集县诚邀社会各界聚力同舟渡难关!》,并动员全县党员干部职工、市民群众以及社会各界力量合力抗洪抢险救灾,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7日14时,县三防指挥部将防汛Ⅲ级应急响应提升为防汛Ⅱ级应急响应,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扩至全县范围,防空警报响彻天空。
“乡亲们,水快上来了,快撤离!”党员干部突击队分赴各危险低洼区域,敲锣提醒居民安全撤离,挨家逐户上门通知居民转移和疏散,帮助居民将物品归置安全区域,协助老人、小孩或行动不便的群众及时撤离,确保安全。当天,提前转移城区低洼地区群众3.4万多人。
各乡镇(街道)党委派出党员干部4000多名、巡查风险隐患部位1187处(次),复查削坡建房风险点、危房老房2942栋(户),封控危房老房58栋,帮助群众有效避险。
同时,精准做好气象、水分监测分析,积极对接省有关部门,密切关注雨情汛情发展趋势,持续加强会商研判,及时发布最新消息、安全警示和防御指引,做好地灾点、河堤等重点地段的值守和巡查,筑牢防汛安全屏障。
18日7时05分,55.22米的特大洪峰如猛兽袭来。怀集县迅速行动,统筹各方力量做好受灾地区人员救援和物资保障工作,调动县内外92支队伍4000多人全面投入抢险救灾。同时,市应急指挥部调度驻肇国企、社会应急力量、周边县区的装载机、挖机、冲锋舟等应急救援装备物资共1500多台(套)支援我县抢险救灾工作。省防总调度的省消防综合救援队伍690多人、4支排涝专业应急抢险队伍81人以及冲锋舟10艘、橡皮艇20艘等装备投入到抢险救灾工作。
公安干警坚守岗位,挺膺担当。我县加快处置警情,解救危难群众8342人、协助转移群众3.5万多人,对县城15个重点交通路口、10个重点路段落实定点值守和巡线疏导,并联合市局机关、端州、高要、四会、鼎湖等地警力24小时落实社会面治安巡防、交通管控等工作,扎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在整个抢险救援工作中,全县上下一心,大力传承弘扬“岳山造林”光荣传统,各级党员干部职工闻令而动、冲锋在前,驻军部队、武警官兵、消防救援队伍、公安干警和民兵紧急驰援、挺身而出、昼夜奋战,广大干群奉献爱心、积极援助,受灾群众奋发自救、守望相助,共同构筑起抗洪救灾、守护家园的坚固防线,坚决守住了“零亡人”防汛底线,用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随着洪峰过境,县交通部门联合省市力量开展通路工作,通宵达旦,在暴雨泥泞中艰难抢修道路。截至23日,全县清理道路塌方约32万立方米,全县受损道路全面通行,为抢险救灾提供有力运输支撑。
洪水肆虐,全县电力遭受重创,线路受损约180公里,11.8万户用电受影响。“调动所有资源,争取最短时间内恢复通电。”广东电网公司投入超4000人次以及应急抢修车487车次、发电车67辆驰援怀集,截至21日7时,除了极个别因特殊情况还在抓紧抢修,本轮受洪灾影响停电的11.8万用户全面复电,从断电到全面复电,不到60小时。
林祺雯 摄
陈丽仪 摄
“争分夺秒修基站、驳水管……”经过全县努力以及上级部门的紧急驰援、连续奋斗,20日,在最短时间内,全县所有基站恢复通信,供水恢复正常,搭通抗洪救灾、恢复重建的“生命线”。
随着洪涝积水逐渐退去,大量淤泥沉积、杂物堆积。从6月19日凌晨开始,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志愿者、群众积极参与,士气比天高,纷纷奔赴各退水区域连夜开展清淤清障工作。
同时,紧急调度兄弟县(市、区)、功能区的铲车、运输车、抓料车、清疏车、消防车(洒水车)562辆(台)1222人紧急支援怀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不畏艰苦、连夜奋战,共同帮助受灾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灾后防疫工作刻不容缓。怀集县积极协调统筹广州市天河区疾控中心,以及兄弟县(市、区)疾控中心等12支消杀队伍及社会公益组织的支援专业力量,全面开展灾后消杀防疫工作,切实保障全县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19日16时30分将防汛Ⅲ级应急响应降为防汛Ⅳ级应急响应,21日11时30分结束防汛Ⅳ级应急响应。洪水退去后的怀集,阳光明媚、车水马龙。
出行、通讯、供水、电力全面恢复,153所中小学复课,商超店铺重启营业,夜市摊档再度活跃,全城清淤工作进入尾声,逐渐重现城市活力、生机和烟火气,灾后重建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洪水无情人有情,大灾面前有大爱。从政府部门到民间组织、从省内力量到跨省支援,社会各界爱心力量闻“汛”而动,纷至沓来,通过捐资捐物、空中投送、一线发放等多元方式,为这座受灾县城带来温暖与希望。
广东省应急管理厅会同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紧急调拨折叠床、毛毯、清凉被等价值约237万元物资援助灾区;肇庆市妇联闻“汛”而动,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向怀集县调拨首批价值14万余元的八宝粥、饼干等应急物资;怀集县发动政协委员共筹得捐款66万多元,物资总价值约100万元……
各地商会、企业接力响应,发起爱心募捐活动,号召会员为灾区捐款捐物,并从四面八方运送大批救灾物资抵达灾区一线。
同时,许多当地餐饮老板自发行动,送饭餐、煮糖水、赠瓜果蔬菜……一幕幕温情画面在怀集不断上演,一笔笔善款、一车车物资,一份份盒饭、一碗碗糖水,汇聚成一股澎湃涌动的爱心暖流,让怀集在守望相助中重焕生机。
困难和挑战越大,凝聚力和战斗力就越强。在这场防汛抗洪救灾“硬仗”“大考”中,我们看到了怀集的速度、力度和温度。一座城、一条心,一起拼、一定赢。洪水退去,希望升腾,全县生产生活秩序基本恢复正常,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正有序有效进行。我们坚信,风雨过后,党旗更红、彩虹更艳,大灾之后的怀集,一定会迎来更加壮丽的日出!
记者:陈亦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