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怀集新闻网
当前位置: 社会
怀集街坊都好这口!
2025-05-23 18:12:18 | 来源:怀集县融媒体中心
图片

图片

任时光流淌,谈到“猪浸”(猪血肠),总能勾起许多怀集人舌尖上的记忆。

DSC02750.JPG

在琳琅满目的传统美食中,“猪浸”以其独特的风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市民餐桌上的经典佳肴。而以传统手艺和创新配料搭配制作的嫩滑软糯、香气醇厚、食之不腻且口味丰富的“连麦猪浸”,更是一举虏获怀集街坊的“芳心”,其制作技艺获评“怀集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微信图片_20250515150307.jpg

晨光熹微,怀集县城北三路“黄蓉连麦猪浸”的招牌显得格外醒目。

DSC02669.JPG

55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连麦猪浸”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店主黄丽容,每天清晨六点多就开始忙碌。

图片


图片


在厨房里,她一边调料,一边介绍:“做‘猪浸’一定要用新鲜的食材,凌晨三、四点钟买回猪小肠和猪血,反复清洗干净并去掉腥味,炒花生、芝麻等要控制好香度,淀粉、花生油、食盐、味精等各种配料没有规定比例,都是凭自己多年的经验掌握。”


图片
图片
图片

另一旁的锅里,冒起腾腾热气,黄丽容开始把酿好的“猪浸”放下锅煮,随着黄姨用竹棍将“猪浸”上下翻转,锅里渐渐散发出浓浓的香气。

DSC02649.JPG

她乐呵呵地透露道:“煮猪浸就像酿猪浸一样,非常讲究技巧和经验,要把水温控制在80到90℃,防止猪肠爆裂烂开,煮的过程中要不断翻转,让‘猪浸’熟度和硬度均匀,时间控制在15到20分钟,这样煮出来的猪浸更加圆润饱满、嫩滑爽口、香气醇厚。”


DSC02657.JPG

经过一个早上的忙碌,一大锅“猪浸”新鲜出炉。

满头大汗的黄姨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向记者讲起了她做“猪浸”的成名之路:“小时候吃了外婆做的‘猪浸’,口味非常独特,便喜欢上了。后来跟着妈妈学做,慢慢地自己也学会了做正宗的‘连麦猪浸’,亲朋好友吃完后纷纷点赞,就萌生了和人分享的念头,便在2015年开始带着‘猪浸’参加美食节,深受顾客喜爱,成就感满满,于是在2017年开了“黄蓉连麦猪浸”店,之后又根据怀集街坊的口味喜好,研发出糯米、纯血、花生等不同口味的‘猪浸’,备受食客青睐。”


DSC02757.JPG

八年过去了,很多街坊都变成了老顾客,尽管有很多卖‘猪浸’的店家,但街坊们总是对“黄蓉连麦猪浸”情有独钟。

黄丽容也会给顾客们打优惠:“一般卖20块一斤,老顾客都是买五斤送一斤,酒店订购就以批发价卖给他们,每天做30到40多斤,卖完即止。”


顾客覃女士.JPG


“我经常来买黄姨的‘猪浸’,觉得放糯米的比较好吃,纯血的也挺好,吃得很香,也很放心。”顾客覃女士开心地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如今,55岁的黄姨脸上爬起了皱纹,有超40年做“猪浸”的经验。“连麦猪浸”广受赞誉,先后获评“十大‘怀集味道’名菜”“肇庆名菜(名小吃)”等荣誉称号。

DSC02728.JPG

在荣誉面前,黄丽容从不沾沾自喜,而是勤学精研。对于未来,她充满期待:“我希望把这门传统手艺传给儿女和徒弟们,这不仅是一门生意,更是一种传承。同时,结合年轻人的口味喜好,创新研发更多丰富口味的‘猪浸’,拓宽销售渠道,加强品牌建设,让更多人吃到正宗的‘连麦猪浸’。”



记者:陈亦飘、罗昭


点赞 已有0人点赞
0
评论(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平台立场
没有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中

怀集新闻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44120220017 粤ICP备2022067139号-1

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制度

怀集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58-5526833,投稿邮箱:hjxcbwxg@163.com

Copyright @ 2024 怀集新闻网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2067139号-1

顶部
x
怀城街道 幸福街道 冷坑镇 梁村镇 大岗镇 洽水镇 岗坪镇 甘洒镇 凤岗镇 诗洞镇 下帅乡 马宁镇 连麦镇 中洲镇 永固镇 汶朗镇 坳仔镇 桥头镇 蓝钟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