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丰俗于1964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从关山月、黎雄才等岭南画派名家。他参加工作的第一站便是怀集,在怀集县文化馆任职十余年。1975年从怀集调到肇庆地区群众艺术馆,曾任肇庆地区文联副主席兼地区群众艺术馆副馆长。1981年调入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水画教研室主任。
上世纪七十年代,怀集县组织了规模宏大的“岳山造林万人大会战”,孕育了“忠诚奉献、艰苦创业、团结奋斗、久久为功”的“岳山造林”光荣传统,这场大会战得到国家、省、市,特别是时任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的充分肯定。在这场大会战中,著名中国画家林丰俗教授当年在怀集县工作,是“岳山造林大会战”指挥部宣传组成员之一,他深入会战现场,以速写和水墨写生等艺术形式,创作了一批记载岳山造林前前后后一个个感人的场景美术作品,这些作品是岳山造林过程的见证。
三岳自然风光
岳山坐落在蓝钟镇,因为这里有头岳、二岳、三岳三座上千米的巍峨山岭,习惯又称“三岳”。《怀集县志》记载:岳山因高类衡岱故名“齐岳山”,是艺术家们热情向往的地方。根据林丰俗教授的弟子,曾任肇庆画院院长、肇庆市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的谢曙光介绍,林丰俗教授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便与怀集的山山水水结缘,在岳山造林前后曾多次到岳山采风写生。林丰俗的成名作《石谷新田》《公社假日》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在怀集工作期间创作,还创作了很多反映怀集山川风貌、颇具时代气息的中国画作品。 多年来,谢曙光一直沿着恩师林丰俗在怀集从艺实践的足迹,开展中国画写生、创作和联谊活动。2018年秋,在谢曙光的策划组织下,“肇庆画院怀集三岳创作基地”挂牌成立。几年来,先后八次带领画院画师和市、县美术作者到岳山采风写生,踏着林丰俗走过的足迹,用画笔描绘生态优美的岳山风光,创作一批反映岳山风情的美术作品,部分作品还多次在全国、全省美展展出和入编各类美术作品集。 著名书画家邬邦生(右三)和时任肇庆画院院长谢曙光(右一)为肇庆画院怀集三岳创作基地揭牌。 去年年初,怀集县启动岳山造林展厅建设,谢曙光积极配合怀集县有关部门搜集当年林丰俗教授笔下岳山造林的美术作品,通过努力,找到了一组反映当年岳山造林的美术作品资料,通过高清拍摄复制存放展厅展示。 其中,一幅1974年11月于岳山写生的国画作品《万山丛中红旗招展》,曾经多次在广东省和肇庆市重大美展中展出,受到美术界的专家和美术作者的好评,也使更多人了解林丰俗在怀集期间的生活和艺术实践经历。 作品中展示的是岳山造林现场的景象,山脚下已搭起简易厂棚,山上每个山头都驻扎有造林队伍,开展造林前期的伐木、劈青、修路等工作,是岳山造林的写照。 作品《岳山林场临时指挥部》 另一幅写生作品《岳山林场临时指挥部》,这个临时指挥部正是当年县委在蓝钟公社古城大队部设立的“岳山造林指挥部”的原貌:大队部前,一批又一批造林民兵或挤在汽车上,或步行经过指挥部的场景。另一幅写生作品《敢教千年荒山化林海》,记载的是当年炼山的场景。只见点燃炼山火焰后,烈火正不断往下燃烧,造林民兵在防火线上坚守岗位,严防山火往界外蔓延。 林丰俗深入岳山造林现场 1970年开始,蓝钟公社便开始探索通过大造林改变山区林业落后面貌的路子。该公社共8个大队,每年每个大队连片造林1000多亩,全公社每年造林万余亩,连续四年造林五万多亩,蓝钟公社的“万亩造林”为接着启动连续两年的“岳山造林大会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上世纪七十年代,怀集红红火火的大造林行动在全省甚至全国都有影响。当年,蓝钟公社组织的“万亩造林”和怀集县组织的“岳山造林大会战”,林丰俗都深入现场,用画笔将山区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冲天干劲一一描绘。 “林丰俗在岳山造林期间上山画了不少画,我曾经跟随林丰俗教授到岳山山上学习写生创作国画。”95岁的离休老干部伍星和年过七旬的汕尾市中级人民法院原副院长张如方都说出他们曾经的共同经历。 上世纪六十年代,从北京总参测绘学院转业的伍星是一位测绘专家,曾经带队完成改革开放后怀集地图的绘制。岳山造林期间,他担任县林业局规划测绘队队长,曾带领三个测绘小组直奔岳山,做好岳山造林启动前的准备工作。伍星与测绘队成员一起跑遍了岳山两侧的各个山峰,对两年造林作了具体的规划,并充分发挥他测绘技术专长,就山界的划分以及上山道路、环山道路的修筑,进行一一规划。规划队对每个山头的地形特征、水源、水量在地图上进行描述,为岳山造林民兵上山进驻提供指南。 “岳山造林大会战”启动的测绘规划开始,林丰俗和伍星便参与了岳山造林指挥部工作。他们在蓝钟公社组织的“万亩造林”期间已有多次下乡的交汇,这回,美术高手和绘图专家在岳山上又走在一起,伍星畅谈他十多年军旅生涯的地图测绘制作,林丰俗谈创作源于生活、源于心境的山水画的创作心得,在互相交流绘图和画画艺术中碰撞出不少艺术火花。当年,县主要领导踏上往头岳、二岳、三岳的登山便路检查指导工作,下山后都说上山道路充分结合地形地貌设置,规划相当合理,对伍星的工作予以充分的肯定。 汕尾市中级人民法院原副院长张如方是岳山造林指挥部安全保卫组成员,也曾经跟随林丰俗上山写生,学习绘画艺术。顺着这条线索,我们到汕尾市找到张如方,他向我们回忆了岳山造林的往事。张如方回忆,他印象最深的是岳山造林的第一年,与林丰俗同住指挥部安排的一个房间,大家正好睡在对面床,林丰俗和张如方都是汕头人,老乡之间有很多话题。张如方负责的是安全保卫工作,特别是炼山前的防火线质量,他们这个组必须上山检查,看宽度和质量是否足够标准,以确保炼山的安全。结合上山检查工作,张如方经常陪林丰俗在山上写生、学习绘画艺术。下午回到指挥部,林丰俗还手把手地教张如方练习国画。张如方回忆,林丰俗在岳山造林的每个不同阶段都到岳山写生,每次都在指挥部住上七天,甚至半个月,指挥部的领导都安排他去陪同,因为他对岳山的地情比较熟悉,也敬佩林丰俗精湛的国画艺术,从他身上学点绘画手艺。当年,县里连照相机也没几台,很难通过拍摄照片记载岳山造林的过程,通过绘画描绘岳山造林各个阶段的感人瞬间,是记录历史的最好办法。 根据张如方回忆,林丰俗曾经创作一幅约6-8尺大小,记录岳山造林各个环节的彩色国画《岳山大会战图》并挂在岳山造林指挥部的墙上,画面上展示了岳山造林的大画面,有造林民兵种树、修路、垦地等场景,十分引人注目。到岳山造林现场指导工作的各级领导观看那画作,便可以初步了解岳山造林的动人场景,可惜这幅画作怎也找不到。 张如方正专注地观看由珠影集团帮助修复、反映上世纪七十年代怀集大造林场景的3条专题纪录片,回忆当年参加“岳山造林大会战”的往事。 在搜集岳山造林历史资料过程中,据文史专家林昉提供的资料线索,当年岳山造林时,岳山造林指挥部编印有油墨印刷的造林诗歌集《岳山战歌》。后来惊喜地获知,在佛山工作的收藏家苏先生珍藏着一本“岳山造林大会战”时的诗歌集《岳山战歌》,并很快联系上《岳山战歌》的刻印、组稿编辑谢安祥。谢安祥在怀集工作生活26年,后调任汕尾市工作。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连续几年的怀集林业大会战期间,谢安祥都在造林指挥部工作,具体负责造林资料收集、选稿编辑、蜡纸刻写、油印《战地快报》,并负责发送到各民兵营。 《岳山战歌》封面插图 7月中旬,我们到汕尾市找到82岁的谢安祥,他很激动,连说能保存有《岳山战歌》不容易。他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向我们回忆了当年“岳山造林大会战”时的情景,翻看我们复制的《岳山战歌》,指着一幅幅插图,非常肯定地说,这本诗歌集的封面和每首诗歌的插图,都是在他刻写完蜡纸后,根据诗歌内容,同步配上林丰俗的速写作品。这些插图配对诗歌的内容,极为贴切、逼真,生动地体现造林指挥部和民兵造林、生活的场景。 在采访中,谢安祥还回忆了《岳山战歌》的组稿过程。岳山造林期间,县委把指挥部设在在古城大队,各公社将指挥所立设在所在的山头,每个公社安排有一名通讯员,收集岳山造林的进度和好人好事,每个公社的指挥所也按照县指挥部的要求,播放岳山造林的先进典型。广播还播放《南泥湾》《打靶归来》和由造林指挥部集体创作的《撩壕垦地曲》《学大寨 学上海 战岳山》等歌曲,民兵经常在山头或休息时间尽情欢唱。说到这里,谢安祥情不自禁地用他浑厚的男高音、打着拍子,向着我们唱起《撩壕垦地曲》:“水平撩壕环山走,七尺距离一条沟,沟深一尺宽尺五,取上表土填满沟。” 战天斗地乐无穷 此外,指挥部号召造林民兵创作反映岳山造林的小说、诗歌等,以及组织放映电影、文艺演出等文化娱乐活动,还不定期出版《战地快报》。《战地快报》是一份A3大小钢板蜡纸刻印的小报,小报报道各公社的进度,公布每周造林标兵班组和个人名单,选登造林民兵创作的诗歌、散文和事迹材料。 1975年春,岳山造林指挥部从平时收集的数千首诗歌中,选取有代表性的54首优秀作品,结集《岳山战歌》印刷,林丰俗参与了这本诗歌集的编排,并将封面和其中的27首诗歌配上相应的插图,让人们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更直观地感受岳山造林中造林民兵战天斗地的气概。
林丰俗教授于2017年5月不幸辞世,但他在怀集岳山留下的闪光足迹和创作的一幅幅中国画作品,为“岳山造林大会战”留下了极为珍贵的史料,林丰俗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通讯员:谭上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