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洪流中,红色故事是永恒的、充满力量的音符。它们是革命者的呐喊,是英雄的赞歌,是人民的力量。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5周年华诞,怀集发布开设专栏《红色微故事》,将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穿越时空,回顾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与那些鲜活的人物一起,重温那段峥嵘历史。
这些故事虽然微小,却蕴含着巨大的力量,如同红色的火种,照亮了我们的心灵,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1948年7月15日,怀集县上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风雨交加。此时,国民党反动派在县城的刑场上凶残地枪杀了七位游击队员。其中有一对革命情侣,他们就是植启芬和邓偶娟。
植启芬,又名茜军,广东省怀集县(解放前属广西省)永固乡宿峡村人,1925年出生于一个农民的家庭。邓偶娟,怀集县县城人,1924年出生于一个较富裕的家庭,父亲曾任国民党怀集县党部书记长。
植启芬于1939年考进怀集县立中学。1942年初中毕业,升上该校高中部学习。他在该校任教的中共地下党员甘文绍、林鹤逸等人的指导下,思想得到启迪,从而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去。
邓偶娟1944年秋返回怀集读高中,经同学植启芬介绍,加入了由该校进步师生组织的“读书会”和“时事研究会”,思想觉悟不断提高,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有了一定的认识。
1946年夏,植启芬高中毕业,经本县地下党的介绍,转赴香港达德学院就读。在达德学院,他接触了不少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和中共党员,进一步认清了革命道理,确立了革命人生观。
1947年5月,植启芬被派回永固参与开辟怀南游击新区活动。1947年7月中旬,邓偶娟等进步学生在怀集地下党的安排下,秘密离开县城,转移到广德怀挺进队,他们被编为一个队,名叫“海燕队”,植启芬任队长。
1947年8月15日夜,怀南起义爆发,广德怀边游击队兵分两路攻打国民党怀南区公所和永固乡公所,植启芬和邓偶娟参加了攻打永固的战斗。起义胜利后,参加起义的永固籍队员被编为“怀南人民抗暴大队”永固分队,队长植启芬,邓偶娟任文化教员。
在共同的革命理想和战斗生活中,植启芬与邓偶娟产生了爱情。但他们考虑到,在这艰苦的游击战争年代,更应把革命利益放在第一位,暂时不打算结婚。他们把爱情化为互相关心、互相鼓舞的力量,一心扑在革命事业上。
1948年6月1日,国民党粤西桂东“联剿”指挥部调集2千余兵力,对怀南游击区实行重点“围剿”。6月10日,植启芬率永固分队掩护绥贺支队三团团长刘乃仁部成功渡河突围后,被数倍于己的敌人围困在永固富禄村双庵涌,植启芬、邓偶娟等30余人被俘。
敌人轮流审讯,严刑拷打游击队员,威逼他们说出游击队主力的去向,但没有一个人屈服,个个视死如归。6月13日,敌人把植启芬、邓偶娟等游击队员押往怀集县城。在怀集县城监狱,植启芬经常教同志们唱革命歌曲,游击队员们被监禁了一个多月。
敌人的伎俩用尽了,也未能让游击队员屈服,终于出现了文头的一幕。植启芬、邓偶娟这对革命情侣牺牲时,才分别为23岁和24岁。
资料来源:县委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