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篓、竹筛、竹箩......这些熟悉的名词,有没有打开你的记忆之门?过去,怀集家家户户都能寻到几件竹编制品,都源于一个传统的老行当——竹编工艺。
几经周折,记者找到了远近闻名的竹器编织专业村——梁村镇北向村。北向竹编在民艺研习和再设计的过程中诞生并成长,村里的男女老少大多都会竹编技艺,巧手编织大大小小的竹箩、竹笠、竹箕、竹筛、竹筐、竹笼等生活用具,以及茶盒、果篮、花篮、灯罩等富有艺术特色的工艺品。
竹编梁叔是一位老篾匠,做篾竹编织已有四十多年,现在专门做灯罩类的竹编制品,也是北向村竹编产业合作社负责人。
得知我们的前来,热情的梁叔提前准备好了青苗竹,并用锯子剖成一节节竹片,这就是用来编织的原材料。
“这个是篾竹,一般是青苗竹,要用这种竹才能编织成品。”梁叔现场制作一个灯罩,一边编织,一边向我们介绍。
竹编工艺是一门细致活。做灯罩,首先要对篾竹刮青,然后破成小拇指宽的竹条,一般为2-3厘米,一根竹子可破开50-60条篾条,具体要根据产品的样式决定。随后制作模具,初始要用落二织,就是落2条,织到5厘米左右就可以落一。收口一般选用较圆的竹篾,这样就不会有竹刺,较为光滑,到这里,灯罩基本完成了。“我现在做的灯罩是立帽式的,口径15厘米,需要19-21条篾条,制作时间需要1个小时左右,大的灯罩需要2-3小时才能编织完成。”
随后梁叔带我们到北向村竹编产业合作社参观,在这里,许多灯罩整齐陈列,样式古朴典雅、造型精美、工艺精巧、结实耐用。
“我们合作社以订单制作为主,每次订单约400个,需要10个编织工人。公司收货后还要对产品进行火烧毛刺,然后开始装灯泡,制成完整的产品。”梁叔说,制作出来的灯罩深受四里八乡村民的青睐,但这门精巧的手艺如何传承却是令人担忧。“现在,竹编大多是我们这般年纪的人来做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竹编行业发展空间还是挺大的,我希望年轻人多关注竹编这种工艺,将竹编工艺传承下去。”
发布:怀集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曾辉、彭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