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怀集新闻网
当前位置: 要闻
深切缅怀习老,弘扬“岳山造林”光荣传统
2023-10-16 10:11:05 | 来源:怀集县融媒体中心

今天(10月15日)是广东人民敬爱的习仲勋老书记诞辰110周年的日子。


在这个充满崇敬和缅怀的日子到来前夕,省委书记黄坤明到肇庆开展专题调研,首站就来到了位于怀集县的岳山林场,来到了习仲勋同志曾经高度关注并视察调研的地方,追忆当年干部群众万众一心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火热历史场景,深切缅怀习仲勋同志为广东改革发展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图片

△1979年2月,习仲勋视察怀集县林场。


近半个世纪前,这里曾开启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岳山造林大会战”,将荒山残林改造成万亩林海。


1979年,习仲勋同志在岳山林场视察时曾亲自抚育3株怀集名木蓝钟杉。时至今日,这3棵蓝钟杉傲然挺立、生机勃勃,在岳山林场的蔚然林海中守望见证着南粤大地“绿起来”“美起来”。






深切缅怀接续奋斗 以满腔热情、百倍干劲建设绿美广东



选择岳山林场,既是深切缅怀,也是接续奋斗。


作为广东改革开放的主要开拓者和重要奠基人之一,习仲勋同志为广东改革开放事业和经济特区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主政广东期间,习仲勋同志一直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工作,1979年视察怀集岳山林场时,鼓励山区群众管护好森林资源,确保永续利用。到中央工作后,习仲勋同志仍十分关心广东绿化造林,1987年再次来到怀集视察,提出“合理砍伐、永续利用、绿化荒山、青山常在”16字要求。


老书记的身体力行,集中体现了习仲勋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深厚的历史情怀、深沉的土地情怀和深切的人民情怀。纵观广东国土绿化的实践,岳山林场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符号,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回望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更能深切感受这种深刻隽永的深厚情怀和强大精神。


近半个世纪前的岳山造林,源于特殊的自然地理和历史背景。一方面岳山片区地处广东肇庆、清远两市和广西梧州交界的边远地区,过去经常发生山火,生态环境相对恶劣且脆弱;另一方面,怀集从1955年起接受国家木材上调任务,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是全省乃至全国的木材生产基地之一,但大面积的采伐,造成森林资源的过度消耗,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怀集森林面积、蓄积量、覆盖率逐年退化。


图片

△时至今日,习仲勋老书记当年亲自抚育的蓝钟杉傲然挺立、生机勃勃。南方+记者 张梓望 许舒智 摄


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当地干部群众深切意识到生态环境的特殊重要性,自发开展造林运动,克服山高、石多、土硬的恶劣自然条件,白天忙种树、夜宿草窝边,渴了喝山沟水、饿了啃窝窝头,两年造林3.5万亩。这场“岳山造林大会战”,可以说是广东有组织开展群众性绿化行动的肇始。


造林的火热实践,也孕育出了“忠诚奉献、艰苦创业、团结奋斗、久久为功”的“岳山造林”光荣传统。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历届省委、省政府均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工作。从上世纪80年代省委、省政府作出“五年消灭荒山、十年绿化广东”的决定,到1991年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荒山造林绿化第一省”的称号;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先后启动实施一系列绿化造林行动,爱绿植绿护绿成为广东传承不断、生生不息的光荣传统。


回顾与缅怀,是为了观照现实,启迪未来。不难发现,前往广东开展绿化建设的标志性地点——岳山林场调研,既是对继承和发扬这一光荣传统的鲜明昭示,也表明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把广东生态文明建设推向新高度的坚定信心和坚强决心,更是号召全省以满腔热情、百倍干劲投身到新时代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新实践中。





战略牵引重要工程 以增量添绿带动森林质量提升



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是新时代新征程广东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广东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牵引,也是关系广东长远发展和民生福祉的重要工程。这项工作的质量水平,关系着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在新形势新要求下显得愈发突出重要。


从今年开年第一会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涵育多彩多姿的广东山水、广东湖海、广东花木”,到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将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明确为“十大新突破”、纳入省委“1310”具体部署予以高位推进,再到今年以来陆续举行的全省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义务植树活动、全省河湖长制林长制工作会议、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工作会议,指向鲜明而强烈:提升发展中的“含绿量”,已经摆在了全省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


图片

△当年“岳山造林大会战”场景。方权裕 摄


这是一项既管当下又着眼长远的工作:一方面“必须坚持牢牢抓住、持之以恒”,稳扎稳打推进;另一方面也要“加力提速、攻坚突破”,力争早见成效,取得更多早期收获。


与半个世纪前不同的是,当下广东国土绿化的重点已经有所转变。从我省绿化现状来看,总体质量仍不够理想。比如乔木林蓄积量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3,特别是“三多三少”问题突出:纯林多、混交林少,人工林多、天然林少,中幼龄林多、近成熟林少;森林林相单一、自然度低。


图片

△当年“岳山造林大会战”场景。方权裕 摄


这就意味着森林抚育的重点在于林分优化、林相改善,需要在推动森林科学经营、精细管理上下功夫。


绿的就是美的。这次调研明确提出,“注重以增量添绿带动森林质量提升”,“因地制宜选种乡土阔叶树种,优化针阔比例,提高造林绿化质量”,就是以问题导向加以具体指导,帮助各地各级找准当前推进绿化造林工作的着力点、突破口。



发动群众依靠群众 让种树成为“身边之事”“举手之劳”



漫步在如今的岳山林场——三岳省级自然保护区,红豆杉、罗汉松、樟树、楠木等古树名木挺拔耸立,满目苍翠,蔚为壮观。穿行在山脚下的“十里水果长廊”,砂糖橘、沙田柚、贡柑等水果挂满枝头,瓜果飘香,美丽怡人。


值此绿美,正如历史照进现实。虽然时代背景、目标任务、路径方向不尽相同,但“岳山造林大会战”留下的光荣传统,对于如今的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依然是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


当年的岳山造林,条件十分艰苦,当地没有向国家要钱要物,却将荒山变成林海,靠的就是发动群众、全民参与:大家自备生产工具、草帽、被子等,主动出工出力,自带口粮、自建窝棚、自搭炉灶,吃住在山头,靠着一把锄头、一把长刀就开始劈青、炼山。


尽管具有很强的年代烙印,但蕴含其中的成功密码却不难破解: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牢牢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最大限度凝聚群众力量,才能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这不意味着简单复刻半世纪前的路径,但也提示我们,如何与时俱进地提高植树造林的全民参与度,是一个值得好好研究的课题。


图片

△当年的岳山造林,靠的就是发动群众、全民参与。


一些人“有心却没时间”,一些人“想种树却没门路”。客观来看,快节奏的现代社会生活和高度分工的社会生产组织方式,让全民参与植树造林面临“时”“空”两种约束。这就需要让参与的方式更多样、渠道更便利、地点更合理,从而打破现代人种树的时空束缚。


“互联网+”,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比如,时下不少APP流行的网上种树,通过将“互联网+”与认种认养认捐结合起来,不仅让参与方式更加多元丰富,促进社会各界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也能精准对接匹配群众种植需求,方便大家随时随地植绿护绿。


触手可达,方能满足便利种树需求。比如可以探索在公园、近邻、社区等设立专门区域,提供配套工具物资,让城镇居民可以就近就地开展植绿。在乡村,则可以充分利用村中已有的古树资源建设绿地小公园,不仅以点带面搞活特色绿化,还能为村民提供议事休闲的公共生活空间,同时不失时机在“四旁”“五边”见缝插绿,就能够通过投入一点小钱,来换取人居生态环境品质的大变化。


图片

△保护区内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赤麂。


营造一种植树文化,则更加关乎长远。比如引导全社会每逢重大节日、纪念日把植树作为重要庆祝方式,让植树成为日常生活中一件具有仪式感和纪念意义的事。让想种树、爱种树内化于心,成为一种习惯力量,如此绿美才能长久。


总而言之,要让植绿护绿真正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成为群众的“身边之事”“举手之劳”。




长效激励正向循环 让好山好水好空气带给群众增收致富



岳山造林实践带来的另一个启示同样不容忽视:建立健全一套植绿护绿、造林护林的长效激励、正向循环机制。


这要从习仲勋同志1987年那次视察怀集说起。


上世纪80年代,怀集县充分发挥森林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引进当时先进的机械设备和技术,建起资源型加工企业——微粒板厂,产品价值比原木价值提高60多倍,吸引全国客商竞相采购,当时在广东形成了一定知名度。1987年3月上旬,正在广州调研的习仲勋同志在报纸上看到这则好消息后十分高兴,便专程前往微粒板厂视察调研,并召开小型座谈会,对怀集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合理砍伐、永续利用、绿化荒山、青山常在”16字的要求正是在这次会上提出。


这16字,既阐述了林业保护和开发之间的辩证关系,也指明了植树造林、爱林护林与合理用林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有机联系。

这一精辟总结对当下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同样务实管用:实现可持续的国土绿化,激发群众造林护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关键要让群众通过参与造林护林有收益、得实惠,从而形成“越是发展越要造林,越是造林越促发展”的正向循环。


图片

△如今的岳山林场古树名木挺拔耸立,满目苍翠。南方+记者 张梓望 许舒智 摄


实现这种正向循环,打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是先决条件,这意味着需要通过合理利用林业资源,发展林下经济、森林旅游、森林康养,让森林资源更好发挥效用。


这次肇庆调研的考察点位就是很好的例证。比如,广宁县横山镇罗锅村在做好竹林抚育的同时,在产业开发上取得初步成效,广宁县排沙镇的“翡翠湾”绥江碧道文旅项目坚持一手推进江岸生态修复、一手推进旅游开发。这些都足以证明: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通过合理开发利用,好山好水好空气也能让群众增收致富。


图片

△如今的岳山林场。南方+记者 张梓望 许舒智 摄


种下“一片绿”,促进“全面美”。一张岭南山川城乡绿美实景图,一定是生态美、产业强、文化兴、百姓富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美好图景。


让蓝图变实景,有赖于置身广东的每一个人,从绿化身边的每一寸土地做起;也需要保持“久久为功”的历史耐心,一代接着一代持之以恒地干下去。

 




来 源:南方日报(撰文 南丰)



点赞 已有0人点赞
0
评论(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平台立场
没有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中

怀集新闻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44120220017 粤ICP备2022067139号-1

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制度

怀集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58-5526833,投稿邮箱:hjxcbwxg@163.com

Copyright @ 2024 怀集新闻网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2067139号-1

顶部
x
怀城街道 幸福街道 冷坑镇 梁村镇 大岗镇 洽水镇 岗坪镇 甘洒镇 凤岗镇 诗洞镇 下帅乡 马宁镇 连麦镇 中洲镇 永固镇 汶朗镇 坳仔镇 桥头镇 蓝钟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