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天碧水,树木青葱,漫步在怀集城乡,绿意盎然,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今年以来,怀集县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传承弘扬“岳山造林”光荣传统,围绕“六大行动”“双示范点”“三大效益”持续深度发力,全力推进绿美怀集生态建设取得扎实成效,为打造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怀集样板夯实基础。
深入实施“六大行动”赋能绿美怀集生态建设怀集县深入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城乡一体绿美提升行动、绿美保护地提升行动、绿色通道品质提升行动、古树名木保护提升行动、全民爱绿植绿护绿行动“六大行动”,全力推动绿美怀集生态建设工作稳步开展。
在洽水镇石莹村,山青树翠,林木众多,有古松、荷木、楠木、红梨等优质树种。其中最为珍贵的树种是红豆杉和水松,属国家一级野生保护植物。目前,石莹村境内500年以上树龄的红豆杉有7株,水松有27株,约有10株列为古树。高大而古老的红豆杉,早已被村民们视为“神树”。
石莹村注重因势利导,制定村规民约,不断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引导村民自觉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
“我们成立了机构,落实专人管理,保护好大自然赋予的名贵古树,而且村民尽心尽责,齐心协力保护大自然。”石莹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陆远斌介绍,村民自觉参与到保护古树的行动中来,并以能够生活在环境优美、绿树成荫的环境中感到自豪。
截至目前,全县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8.51万亩,种植荷木、火力楠、红锥、樟树、山杜英等乡土阔叶树种112万株,完成林分优化面积3000多亩,完成路网景观提升47公里,建设了“育才林”“青年林”“企业林”等多批主题林,提前实现“一年义务植树20万株”目标。
高标准建设绿美广东“双示范点”打造绿美广东“怀集样板”记者走进怀集植物园,空气清新,绿树成荫,鸟儿叽叽喳喳地悠闲鸣叫,不少市民偕朋携友到此处游玩散心。
“现在植物园里的树木越来越多,自然环境越来越好,基础设施配备完善,变得越来越美丽了,我们慕名前来游玩,觉得这是一个悠闲康养好去处。”陈女士开心地说。
在高标准建设怀集植物园示范点的同时,绿美岳山示范点建设也在如火如荼推进,结合自然生态禀赋、红色文化底蕴等,实施展厅建设、古树公园提升、道路景观提升、产业发展等项目,打造“绿水青山+红色资源”发展链,推动红绿相融的森林生态旅游产业,促进生态美、百姓富。
着力提高绿美广东“三大效益”实现“绿”“美”“富”有机融合在不断扩大“绿色版图”的同时,怀集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绿色生态激活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活力。在冷坑镇双甘村夏威夷坚果种植基地,一大片果树郁郁葱葱,青翠饱满的坚果挂满枝头,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
据了解,该基地与工业园B区的肇庆果味之缘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打造成一条从基地种植到加工、终端销售的全产业“金”链,小小坚果摇身变成亮闪闪的“致富果”,今年,肇庆果味之缘食品有限公司年产值预计可达1.2亿元,坚果产业成为“绿”“美”“富”有机融合的生动实践。
此外,麻竹笋、茶秆竹、油茶、竹子、中药材、花卉苗木、经济林果等优势特色产业也在怀集“遍地开花”,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双赢”。
与此同时,怀集还积极开发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的生态文化产品,提升绿美怀集文化效益,打造植物园自然教育径、湿地公园科普馆、三岳自然科普教育基地等一批各具地方特色的自然教育品牌。
通过建设三岳自然保护区——科普•研学基地,充分展示“岳山造林大会战”的历程,结合“岳山造林”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打造具有怀集特色的“南粤红绿径”,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今年以来,全县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3万亩、新造林抚育1.67万亩、森林抚育3.84万亩;全县森林总面积超393万亩、覆盖率达73.75%;获评“全国封山育林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县”“广东省林业生态县”。
接下来,怀集县将进一步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擦亮怀集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