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2月4日是第九个国家宪法日暨第五个“宪法宣传周”,也是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
当“宪法宣传周”遇上疫情防控严峻形势,全县各地各部门调整宣传主阵地,着重开展“线上宣传”,通过社区宣传屏、户外LED屏幕等方式滚动播放宪法公益广告、标语口号,在居民群、社区微信群、朋友圈等转发宪法宣传图片、视频和推文,将法治文化、法治思想与群众实际紧密结合,引导群众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使宪法精神深入人心,推动宪法学习宣传教育走深走实。
通过录制《律师说法》栏目,用“以案说法”等通俗易懂的形式向群众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同时,在县城三江口公园、燕城广场、燕都广场、怀集一中等人流密集场所和各镇(乡、街道)悬挂横幅标语,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
县普法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下一步,县普法办将进一步创新普法工作形式,不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宪法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引导广大群众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宪法小课堂
一、宪法是什么?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基础,是党和人民集中意志的体现,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保证。
二、宪法日的确定
中国现行的宪法在1982年12月4日正式实施,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三、宪法的作用
对于国家——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在根本上和宏观上确定着控制国家权力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基本方法。一切国家权力皆来源于宪法并受制于宪法,“宪法至上”应成为法治之路的灵魂,如果没有宪法至上,也就无所谓宪政,当然也不可能存在法治。
对于法律——我国已建立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明确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一切法律都不得违背宪法精神,一切法律均源于宪法。
对于社会——法治需要司法机关依法裁决、公正裁决,也需要广大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和监督举报。只有公众提升了宪法敬畏感,监督政府,督促政府,才能推动公权力在宪法和规则的框架内活动,公民的各种合法权益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四、我国现行宪法都有哪些内容
现行宪法共143条,分为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等重要内容,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