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怀集县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水位突破历史极值,洪水肆虐导致全县各地均不同程度受灾,群众生产生活秩序受到严重影响。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灾情,社会各界爱心力量闻“汛”而动,通过物资捐赠、空中投送等多元方式,为这座受灾县城带来温暖与希望。 灾情发生后,全县各级党委政府、人民群众和救援队伍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防汛救灾工作摆在重要位置,闻“汛”而动、听令而行,快速启动抗洪防汛行动。 6月17日,怀集县发出抗洪防汛爱心捐赠倡议书,成立由县发展改革局(县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县社工部联合组建的物资保障专项小组,下设7个职能小组,建立“捐赠对接—物资接收—分类发放—数据追踪”的全链条机制。同时,开通“爱心热线”,全面畅通接收渠道。 各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分工明确,接收社会各界捐赠物资及资金并登记造册,调配运输车辆和人员,确保爱心物资送到全县一线抗灾人员及受灾群众手中。 灾情牵动着全国爱心人士的心,从政府部门到民间组织、从省内力量到跨省支援,四面八方的爱心力量纷至沓来,通过官方发布渠道踊跃参与救援物资捐赠,一股股暖流持续注入怀集。 广东省应急管理厅会同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紧急调拨折叠床、毛毯、清凉被等价值约237万元物资援助灾区;肇庆市妇联闻“汛”而动,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向怀集县调拨首批价值14万余元的八宝粥、饼干等应急物资。 各地商会、企业接力,迅速响应,发起爱心募捐活动,号召会员为灾区捐款捐物,并运送大批救灾物资抵达怀集灾区。 “作为企业家,回馈社会是我们的责任。”商会会员纷纷表示,希望通过这些物资,能给受灾企业和群众带去温暖与力量。 “广东省曾帮助过甘孜州,现在怀集有难,我们应该鼎力相助。”甘孜州盛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丁方丽从北京送来了一批八宝粥,据她透露,后续还会捐赠折叠床、夏凉被、方便面等物资,帮助怀集尽快重建美好家园。 而在县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临时仓,一辆辆爱心物资车接续而来,工作人员、志愿者刚卸完满满的矿泉水,又开始搬起另一车满满的八宝粥…… 截至6月21日,收到捐赠物资142批次,总价值约2150万元。目前,还有更多企业和组织进行捐赠,极大地缓解灾区物资短缺的状况。 县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安排了工作人员24小时轮值坚守岗位,细致登记、科学分类每一笔捐赠,争分夺秒与一线救灾指挥部、安置点紧密沟通,精准掌握受灾城区和乡镇(街道)最迫切的需求。 多元投送:打通“最后一公里”生命线 针对怀城街道、中洲镇、连麦镇等交通中断的重灾区,救援力量创新采用人力背驮、低空投送等模式,把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怀与温暖送到受灾群众身边。 19日下午3时,国家东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筹备组肇庆分队50名队员,以人力肩扛背驮的方式,徒步穿越复杂路段,将包括饮用水、食品及发电机在内的首批救援物资,由中洲镇白良村运送到三联村。 20日,广东省应急管理厅协调组织空中力量进行物资运送,安排6个架次直升机,向怀集县受灾重点镇村空投总计15吨生活物资,切实保障受灾群众的紧急生活需求。 在县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工作人员、志愿者等在仓库内将物资搬运上车,马不停蹄地运往受灾乡镇(街道)以及各个部门单位抗灾一线。 中洲、连麦等受灾乡镇的临时储物室内,镇村干部合力将一箱箱方便面、八宝粥、矿泉水等物资搬上车。 “灾情发生后,我们第一时间统计受灾人员情况,18日早上收到第一批物资时,紧接着派送至群众家中。”连麦镇党委副书记黎世杰如是说。 中心村是在中洲镇受灾较严重的村庄。“洪水退去后,村道积满了厚厚的淤泥,车无法通过,我们就穿上水鞋,扛起油、米,踏着泥浆,把物资送到每家每户。”中心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梁可梓说,受灾后很多村民被困家中,生活饮食受到严重影响。看到村民收到这些物资后,内心的担忧减轻了。 正在家中清扫淤泥的梁叔看到镇村干部送来物资,内心非常激动。 “家里受灾后,洪水漫上二楼,电器、床上用品、粮食都被洪水淹没,房屋受到严重损害。”梁叔动容地说,洪水虽然冲垮了房子,但看到党和人民的关心,重建家园的信心更足了。 连日来,一笔笔善款、一件件物品送到受灾群众手中,有效缓解灾区群众生活物资短缺的问题,凝聚成抗洪救灾、重建家园的坚实力量。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县人民的齐心协力与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怀集定能也必能战胜洪灾,迅速开展灾后重建,早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重建美好家园。
记者:何丽玲、陈莉莉、谭子星、梁志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