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通出行越来越便利、人居环境越来越舒适、产业发展越来越兴旺......”谈及这些年怀集县蓝钟镇古城村的喜人变化,返乡创业村民黎多年十分感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及推进“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建设的背景下,古城村迸发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作为“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近年来,古城村大力传承弘扬“岳山造林”光荣传统,积极谋划项目,凝聚干群合力,推动特色产业、人居环境、绿化美化、结对帮扶取得新突破,加速推进“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建设落地见效。
位于三岳脚下的古城村,风景旖旎、山水丰富。如何利用位置、资源优势,推动特色农业产业、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是该村一直以来重点思考的问题。
今年8月,古城村灵芝产业基地迎来了第一次收成,灵芝干品总产量约600-800斤,灵芝孢子粉干品60-80斤,产品供不应求,深受市场青睐。
“灵芝项目有效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助推农业产业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古城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植日伟表示,该项目由蓝钟镇与帮扶单位肇庆高新区谋划推进,实行“村委会引导+大户示范+散户种植”种植模式,广东粤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并提供保底销售,推动“岳山灵芝”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振兴。古城村积极谋划产业发展项目,壮大村集体经济,相继推动“一村千树”“岳山灵芝”、矿泉水、麻竹笋等产业项目在古城村落地,并积极推广岳山茶叶、蜂蜜等本土产品。同时,有序推进红锥王古树公园AAA级景区建设,与三岳自然保护区科普•研学基地产生群聚效应,全力打造一条具有怀集特色的“南粤红绿径”线路。
金秋十月,记者沿着笔直宽敞的沥青公路来到古城村,只见房屋前后干净整洁、村道两旁树木林立,在夕阳的照耀下,淡黄色的房屋与金黄晚稻交相辉映,一道靓丽风景呈现在眼前。
为进一步推进典型村建设,今年,古城村利用春节、清明假期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乡贤座谈会等,广泛动员在职、退休干部、乡贤回乡参与“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并成立“百千万工程”党员突击队,凝聚全村广大干部、群众强大工作合力,形成人人参与“百千万工程”建设的良好局面。
截至目前,古城村累计拆除泥砖房383间,清理污水渠25350多米、杂草2500多平方米,整治污水排放8宗、乱搭乱建和乱堆乱放994余处,建设“四小园”144个,农房外立面已完成改造100栋,农村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此外,古城村早谋划、早行动,抢抓植树造林佳期,以“我为家乡种棵树”活动,动员各方参与村内“四旁”“五边”义务植树,并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推进挂牌管理。据统计,今年以来,组织党员干部群众植树17场次,种下花木2333棵,全力推动乡村绿化,刷新乡村颜值。
积极谋划项目,推动典型村建设
红锥王古树公园位于古城根竹塘自然村,面积20多亩,最大树龄的一棵红锥树已有1300多年历史,在它周围生长着数十棵已达古树标准的红锥树,形成了难得的红锥王古树群。
如何挖掘好古树的文化、生态、旅游功能,与三岳自然保护区科普·研学基地串联成珠,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是古城村需要思考的重点。在古城旅游服务中心项目建设现场,记者看到主体建筑已基本进入收尾阶段,服务中心外面划分了数个停车位,一旁的古城河景观提升工程也在火热推进中。
记者了解到,古城村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积极谋划、主动作为,有序推进古城河碧道、红锥王古树公园AAA级景区、旅游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为当地文旅融合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村主干道沥青白加黑、古城村牌坊至水尾道路修复、公路沿线美化绿化建设以及民主法治公园项目建设也相继完工,典型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此外,自禅城区紫南村与蓝钟镇古城村建立结对帮扶机制以来,借助紫南村的发展经验和帮扶力量,古城村在组织建设、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民生实事等方面得到了很大提升,如紫南村投入16万元修复古城村破损村道并安装路灯,对6户困难户提供每月500元资金帮扶,给予符合条件的在读大学生每月100元奖励等。
在紫南村的支持下,古城村加速推进党群服务中心拆建工程,进一步优化服务功能,为党员群众提供方便、舒适的办事环境。
接下来,古城村将继续发扬不怕艰苦、团结奋斗精神,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借助结对帮扶力量,大力推动文旅和特色农业产业加速发展,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建设,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
记者:李嘉琪、陈本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