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先。近年来,怀集县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持续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实施扩容提质工程、集团化办学等提升优质学位数量,以“1+N教育联盟”方式促进基础教育城乡均衡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走进怀集致远实验学校,校园内绿植花草生机勃勃,各类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园区与环境完美融合,既有文化的温文尔雅,又有民俗的古香古韵……这个“高颜值”“高配置”的民办学校,吸引了数百名学生、家长前往“探校”。 过去,受限于办学条件、师资能力和教学水平,怀集县城优质学位有限,导致不少怀集优质生源选择就读珠三角地区名校、民办学校。“现在家门口学校一点不比城市学校差,身边很多亲戚朋友都让自己的孩子返乡就读。”学生家长李小波说道。 现在,随着怀集的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办学条件的改善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学子选择回来怀集就读。“之前听说家里新建了一批学校,回来一看,这里的校园可美了,教学环境比我之前在外地读的那所学校都好。主要是离家近,现在也不用每周从家里奔波来回外地学校了。”曾在佛山私立学校就读的致远实验学校801班学生李翔对记者说。 怀集启动实施扩容提质工程,2019年以来,全县新建(扩建)怀高小学等3所学校,新增学位4740个;目前,全县在建6所公办学校项目,可新增优质学位7600个。同时,引进3所民办学校,已全部投入使用,可提供中小学学位13800多个,满足了我县人民群众对全寄宿制优质学位的需求。 创办于1905年的怀集县实验小学一直以来都是怀集人民心中的优质学校。2016年,该校通过集团化办学,形成了以校本部为核心校,东有明珠校区、北有城北校区、南有筹建中的塔山校区的一校四区的紧密型教育集团布局。 “我们用统一的学校管理、课程建设、教师发展、教育科研、信息技术、考核评价、校产管理,实现管理、设备、教师等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推动各校区同步、优质、均衡、特色发展。”怀集县实验小学校长黄来珍表示。 怀集通过打造多个“1+N教育联盟”,拓展单一优质学校的边界线,扩大区域优质资源的覆盖面和受益面,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需求,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下帅乡民族学校缺乏英语、美术、音乐老师,难以满足孩子的学习需求。怀集县教师发展中心附属石龙小学与下帅乡民族学校建立“互联网+教研”结对帮扶关系,实现管理共进、教学共研、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师生互动、差异互补。通过线上课堂,该校学生每天都能和石龙小学的学生共上英语课、音乐课、美术课,在线提问、回答问题,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一年下来,下帅乡民族学校教学质量综合测评从过去的全县倒数到如今的全县前列。 教育联盟建立以石龙小学为基地的资源共享中心,建立教研共同体媒介,鼓励教师在线研讨、上传资料,教学资源全面向结对学校开放。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困惑,教育联盟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方式,邀请教育专家、名师到结对学校进行现场把脉。 怀集扎实推进高效课堂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多媒体设施及教育信息化作用,提高课堂效率,通过开展精品课展示、优质课竞赛等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提升素质教育水平,推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我们的课堂教学工具从投影仪到纳米一体机,让我们的学习变得更加地便捷高效。而且,老师的教学方式相对于以前变得更加地注重我们的自主学习,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怀集一中高三C6班学生梁钰盈说。 “我们有针对性地策划开发各种类型培训项目,形成具体培训方案,并开展培训实施活动,如转岗教师培训、代转公教师培训、乡村教师培训、美育教师培训等项目。同时通过引进‘海量深阅读’‘非线性’等优秀教学模式,使我县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水平以及教学能力都得到明显的提升。”怀集县教师发展中心培训处主任黎培坚说。 怀集还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学生道德修养,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在下帅乡村“复兴少年宫”,可以看到孩子们正在舞春牛、舞壮狮、练习马舞......尽情地投入到少数民族特色培训项目中。 怀集下帅乡在乡村学校建设成“复兴少年宫”,把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传承项目、民族传统体育等本土特色与“美育浸润计划”相融合,广泛开展思想道德培育、文体娱乐、劳动实践等文明实践活动,丰富拓展成为缤纷多彩的“第二课堂”,为青少年提供学习益智、快乐成长的良好环境。 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到千家万户,是群众感受最真切、期待最热切的事情,是群众最核心的民生需求。近年来,我县教育发展水平大幅提升,一批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教育发展成果扑面而来,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走进千家万户。